12 风雨之夜(第9/9页)

就在此刻,他又想起自己可能会被处死。一想到这个,他就再一次意识到身处监室里——这个小小的、惨白的、空荡荡的房间,灯光刺眼,他坐在地板上。他眨眨眼睛,记不得几分钟前都看见了什么。他刚才在干什么?此刻他的头脑已经清醒了。他和威瑟有共通之处的感觉此刻又变得无比荒唐。如果他没法设计脱身,最后他们当然会干掉他。他怎么会忘了这个,刚才想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

他慢慢意识到,刚才他抵挡住了某种他毫无防备的袭击;认识到这一点,他心中生出一种新的恐惧。尽管理论上他是个唯物主义者,他对人们有自由意志的信仰却是若有若无,漫不经心的。他很少做出道德抉择,可几个小时以前,他下定决心永不再相信伯百利的人时,他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下定决心,他就能做成。当然了,他也知道,自己没准会“回心转意”,可是在没改变心意之前,他当然要坚持自己的计划。他还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想法竟然会这样被强行“转变”,就在一瞬间,甚至他自己都不知不觉。如果发生这样的事……这不公平啊。这个人正在努力做一件好事(这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做一件会让珍还有丁波夫妇还有吉莉阿姨都赞许的好事。本以为只要此人这么做事,就会逢凶化吉。这是因为马克心中还保留着一些残存的,原始之气未消的有神论想法,强大得连他自己也不自知。因为尽管没有明说过,可他还是感觉,他的良心会“感动上苍”。可是,你甫生善念,上天就辜负了你。这其中的差距之大,是你所梦想不到的。甚至还特地发明新的办法来,就是为了让你堕落。你尽管费尽力气,可结果还是如此。

如此看来,那些愤世嫉俗的犬儒们是对的。可是刚想到这个,他的想法又顿然停止了。一股香味打断了他的思绪。这又是什么名堂?哦,千万别再来了。他握紧拳头。不要,不要,不要啊。他再也坚持不了多久了。他需要珍;他需要丁波太太;他需要丹尼斯顿。他需要人,需要东西。“哦,不要,别让我再掉进去了。”他说;又扯起嗓门喊:“不要,不要啊。”不管他想呐喊什么,都化作了这一声哭喊。他已经走投无路了,这种可怕的想法却慢慢平复下来。再没有什么要做的了。他不知不觉中松懈下来。他年轻的躯体已经很疲倦了,即便是坚硬的地面也让他安之如怡。监室里也好像莫名其妙地清空了,净化过了,似乎在见证过这一场冲突之后,也疲倦了——就像雨后的天空一般明净,就像哭过的孩子一样疲倦。马克心头模模糊糊地闪过一个念头:夜就要过去了,然后他睡着了。

【注释】

[1] 原文为拉丁语,amis,amici朋友之意。——译注

[2] 巨灵(Macrobe),就是艾迪尔。——译注

[3] 巴菲尔德(Barfield)是本书作者C.S.刘易斯的朋友和大学同学,作家和律师,这个“古典的合二为一”来自他的作品《诗歌语言:意义的研究》(Poetic Diction:A Study in Meaning),意思是说某些词语,在古代原始时代,抽象和具象的意思是不分的,例如“spirit”这个词,可以代表风和呼吸,也可以代表精神和灵魂。——译注

[4] 圣保罗(St Paul),耶稣的使徒之一,公认是对于早期基督教会发展贡献最大的使徒,可称为基督教的第一个神学家,《新约》有许多章节是他所著。——译注

[5] 伯利恒(Bethlehem),耶路撒冷南方六英里一市镇,耶稣诞生地。——译注

[6] 大灾难指亚特兰蒂斯,或者说怒密诺的沉没。——译注

[7] 原文为拉丁文。——译注

[8] 原文为拉丁文。——译注

[9] 杀死巨人的杰克,英国民间故事,即杰克与豌豆的故事,杰克借助一颗神奇的豌豆,爬上天空,杀死了邪恶的巨人。——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