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刺杀齐王(第7/12页)

“那现在我南唐该如何应对?”元宗李璟皱着眉头问了一句。

“就目前而言,大周国内经济窘迫,兵力粮草不足以同时对两国开战。所以水军顺江而下后便销声匿迹,陆上虽势作急攻潢县、寿县,也是似动未动,遇阻则退,并不接斗。所以其真实目的并非要立刻对南唐开战,而是以假势制压我南唐。防止我国和蜀国联手,怕我国乘其攻蜀之际从背部偷袭大周。除了军事上的制压,另一手段便是以刺杀制造恐慌和骚乱,之前广信的刺杀,然后金陵城中连续几次对齐王的刺杀,应该都是策略之一。”说到此处李弘冀停了一下,然后挑眉咬牙,“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主动出击,利用大周与蜀国战事胶着之时夹击大周,趁其国内民心慌乱、经济衰萎,一击使其一蹶不振,再无扑咬别人之力。”

“不可不可,大周毕竟宗主之国,此举乱了尺度。”“我国与蜀国不同,我攻大周,吴越必定夹攻我国。”“不止吴越,西边还有楚地。”“大周不能动,有它挡住北边北汉、大辽,也算是我南唐的一道屏障。”……众臣纷纷而言,意思大同小异,都是阻止南唐参与战事。这可能是以往多次战事南唐都是吃亏多、得利少,让这些朝臣都心有余悸、丧失信心了。

“以狂龙之势斗恶虎,鱼虾、虫虻岂敢乱轻动。反是你慵懒昏卧,宵小都来乱舞。”李弘冀坚持自己的决策。他觉得只有抢先揍了一个强大的对手,而且把强大的对手打出了血、打得不能动,那么其他所有的对手才会害怕。而现在那个强大的对手正和别人纠缠着,正是从背后给他拍砖的好机会。

“此事再议、此事再议。动刀兵必见其利,对大周开战无利可图只会招灾。而且我国近几年财难积、资不丰,不到万不得已不宜动兵。”李璟向来是个不做无把握之事的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随着时局的微妙,他已经变得更加谨慎小心。

“父皇,这是紧迫之事,关系到我皇家社稷。战则得利,不战则灾。而且现在是关键时候,机会稍纵即逝……”李弘冀想继续说服李璟,但李璟已经起身退朝。

朝堂上一切的一切李景遂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然他并没有就此改变刺杀自己是李弘冀在背后操纵的观点,但他却认同了李弘冀对时局的分析。李景遂心中觉得,要想南唐社稷振兴,李弘冀是李家子孙中唯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而站在李弘冀的角度考虑,有些关于社稷大局的策略要想付诸实施、达到目的,成为唯一的皇位继承人也是一种需要。

李景遂的沉默持续了好些天。就在家里人觉得他这是因为刺客夜闯秦淮雅筑后遭遇惊吓而落下的毛病,准备请医生给他治疗时,李景遂却突然间活泛了过来。不仅是活泛过来,而且眼烁精光、气朗声清。一个人在经过一番天人交战并且最终突破之后,身心都会出现一种高层次的提升,这就像修炼之人突破了一层重关一样。

“来人,去八珍楼定下全套食八珍、色八珍,准备好后直接送至太子吴王府。告知太子,今晚我将亲至府上,请太子饮宴。”李景遂状态恢复之后立刻吩咐手下去办这样一件很不合规矩的事情。

自己请宴,却不放在自己府上,而是将所有用来宴请的佳人佳肴送到客人的府上,然后自己过去和客人同欢。这虽然不合规矩,甚至还有些怪异,但对于李景遂来说却是一种完全表明自己诚意的做法。李景遂心中始终认为是李弘冀暗中操控刺杀自己的,所以他主动过府请宴,将自己送上门去。这样当自己将考虑良久的决定说出,才能让李弘冀真正相信。因为只有做出这种决定,齐王才不必再担心李弘冀的刺杀,才敢这样主动地前往一个对自己生命存在威胁的人家里去。

对于李景遂的做法李弘冀确实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不由心中忐忑。他不知道李景遂这有些怪异的做法到底是什么意图。刺客夜袭秦淮雅筑自己没有任何作为,追捕逃脱刺客自己仍不曾有任何作为。早朝之上自己带些牵强地将刺杀齐王之事推给大周,其实他自己知道,大周真要制造恐慌和骚乱可以直接刺杀元宗。如果刺杀元宗难度太大的话,哪怕刺杀他李弘冀或者其他兵部要员、边防将帅都比刺杀齐王效果更好。

但是让李弘冀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景遂主动来到太子府是为了向他表明一件天大的事情,一件天大的好事情。

李景遂才饮一杯便直接说明此番过府宴请的意图。他直言告知李弘冀,自己不会继承皇位。近日里他便会找合适的机会向皇兄李璟奏明,请求再次昭告天下,收回让自己继承皇位的成命。即便李璟觉得再次昭告天下有出尔反尔之嫌,有损皇家颜面。那么李景遂也会在诸位王公大臣面前立誓,将皇位继承权让给李弘冀。只希望李弘冀能够大展龙威、奋发图强,将南唐基业经营到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