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客来闲聊客去眠(第7/16页)

张三丰出身少林,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近百年来武当弟子行侠仗义,声势早已压过了少林群僧。是以少林僧人一日静过一日,好似与世无争起来。不孤子咳了几声,道:「老弟,你见过姚广孝,当年永乐帝为何降旨武当,你可知道内情?」天绝僧举止一向从容,听得此言,自也是容情平淡。只见他微微一笑,道:「民间传说,永乐帝之所以降旨武当,是因为他是『真武大帝』下凡投胎,而武当山则是崇祀真武大帝,号称『非真武不足以当之』。是以永乐大帝生来便与武当有缘,下旨弘扬,为武当一脉增威添光,自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崔轩亮喃喃地道:「那……那张三丰为何不见他?」天绝僧微笑合十,道:「张真人当时年事已高,传说已过百四十余岁,是否还在人世,众说纷纭。」崔轩亮啊了一声,道:「原来已经作古啦,难怪魏叔叔六次上山传旨,都没机会见到他。」众人眉来眼去,只见天绝僧合十微笑,不孤子迭声低咳,王魁则是拿起了筷子,喀兹咕嘟地猛吃腌菜,谁也不作声。

崔轩亮怔怔想着中原武林的种种传说,忽道:「道长,我……我听叔叔说过,咱们中原武林里最厉害的三大神功,一个是少林寺的『易筋经』,还一个是魏宽叔叔练的『元元功』,还一个是……是什么……什么派的妖狐功,对么?」众人听得哈哈大笑,不孤子便道:「小兄弟,世上没有妖狐功,只有隐仙派的『纯阳功』。你可别给胡乱编排。」

崔轩亮脸红过耳,忙道:「对对对!就是这个名字,『纯阳功』!『纯阳功』!道长,这隐仙派到底是什么来历,您可知道么?」不孤子自己是个道士,怎会不知隐仙传说,当即道:「隐仙派是个总称,泛指天下各地仙家洞天。至于『纯阳功』,则是隐仙诸派最强的功夫。传说这套心法威力奇大,偏又极难习练,传人极为罕有,故给人称为『妙之极矣、玄之又玄』。」崔轩亮心痒难搔,哪还管它好练难练,忙道:「那……那我若想学『纯阳功』,该去哪儿拜师?」王魁笑道:「崔小弟若想练这套功夫,得去武当山才是。」崔轩亮失声道:「原来这是武当功夫啊?这样说来,『纯阳功』也是张三丰创出来的?」不孤子摇头道:「那倒不是。『纯阳功』是唐末留下来的功夫,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传闻张真人二十岁不到,便已练成了『纯阳功』,自此打遍天下无敌手,世称『张玄玄』。」

崔轩亮吃了一惊,他本以为张三丰的武功都是得自少林,岂料他的武功另有出处?忙道:「原来张真人练过纯阳功啊?那…那这套功夫又是谁创出来的?不会也是达摩祖师吧?」「达摩」二字一出,众人全都看向了天绝僧。他微微一笑,合十道:「阿弥陀佛,都说天下武功出少林,其实是抬举了。其实中原武术除了少林功夫,另有几个古传大宗,这『隐仙宗』便是其中之一。至于纯阳二字,则是从『纯阳子』身上得来的。」崔轩亮喃喃地道:「纯阳子?到底这人是什么来历?怎也在武当修过道啊?」众前辈异口同声地道:「『纯阳子』便是唐末内丹大宗师,天下隐仙之首,『剑仙』吕洞宾。」欲整青锋敢惮劳、凌晨开匣玉龙嗥,手中气概冰三尺,石上精神蛇一条。

天绝僧吟罢吕洞宾的「剑诗」,不免让崔轩亮吓了一跳,方知「纯阳子」便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他过去总以为此人是虚幻神仙,没想世上真有其人,喃喃便道:「这么说来,张三丰的武功其实和道家是一脉相承了?」不孤子笑道:「废话,张三丰不是道士,难道还是贼秃么?这『纯阳子』以前也曾在武当求道,成仙之后,便把他创出的『纯阳功』留在武当紫霄洞里,可惜这秘笈难上加难,搞了几百年下来,没几个人练得成。直到张三丰破解全数经文后,方纔去芜存菁,从中发展了一套简易好懂的内丹聚气法,这才把将隐仙一脉的武学推到了天下顶峰。真说起来,今日武当山的『太和功』、『太极功』、『松鹤心经』,多有『纯阳功』的影子。」

听得「纯阳功」与武当功夫渊源如此之深。崔轩亮不由一脸讶异,怔怔又道:「大师,那……那魏宽叔叔练的『元元功』呢?可也是八仙传下来的么?」不孤子哈哈一笑,道:「要问元元功,你真是找对人啦。王魁,你们九华也是搞丹鼎的,你跟他说吧。」崔轩亮讶道:「搞丹鼎的?什么意思啊?」王魁咳了一声,道:「隐仙宗有个强敌,便是咱们丹鼎宗。真说起来,这『元元功』虽也是道家武术,历史却比『纯阳功』更久,走的理路也全然相反。」崔轩亮茫然道:「理路相反?难道……难道他们不练内力么?」王魁道:「天下武功千门万法,所重者不外五宗,曰『心』、曰『体』、曰『气』、曰『术』、曰『势』。这三大古神功虽说理路不同,其实都只专精于『气』,独爱内功。只不过『元元功』与『纯阳功』的练法全然相反,他们不练『人丹』,而是炼制『地丹』。」崔轩亮皱眉覆述:「炼制地丹?」王魁道:「天丹、地丹、人丹,这便是道家成仙的三条路。相传『纯阳功』炼的是『人丹』,又称『内丹』,这便是内家高手体内修聚的『气』,他们相信自己只要能吐纳周天,循序渐进,便能聚内丹为『人丹』,从而化『人丹』为『天丹』,进而飞升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