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战争(第3/18页)

领袖特别喜欢提到“人民”,在他的表述里人民无所不能,是决定世间万物成败的总诀。“人民是水,我们是鱼,融入人民之中,我们就是不可战胜的。”领袖常常这样教导战士们。

塔吉是最可靠的堡垒村之一,迦英没想到这次转移的目的地居然是自己的老家。想到那些从小到大的玩伴现在还在土里刨食,他不由得用力挺了挺瘦弱的胸膛。迦英伸手摸了摸那块名牌,心里有些犹豫带不带它回家。他想象着自己在母亲和妹妹面前拿出名牌的一刻该有多么风光。不过迦英最后还是放弃了,携带身份牌容易被敌人发现。领袖曾经告诫过,一定要在打击敌人的同时保护自己。

住在堡垒村的日子是难得的轻松时光。在这里基本不用担心什么突发的情况,长老和村民都衷心地爱戴着领袖。“地球团结阵线”以前的名字并没有“地球”二字,这是两年前领袖加上去的,当时联邦总部因为担心热核武器的攻击刚刚迁到月亮上。迦英这段时间来也见识渐长,毕竟天天和领袖在一起,有缘见到一些情报资料,他知道有两个组织已经拥有了这种魔鬼的武器。一份情报上说联邦军队到处搜寻的一枚核弹,其实就埋在一位村民家地窖的甜菜堆里。当然那位村民并不知情,他以为这是一箱待价而沽的铜矿石,每天一大家子在火山口上生活如常。领袖的另一个创造是给联邦政府改了名字:“月球佬”。按照历史学家的分析和评价,领袖这个小小创造的影响无法估量,实际的军事价值超过三十个整编师。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从后来的发展看,联邦政府迁到月球的决定无疑是失策的。不过也有极少数的历史学家认为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因为有情报显示叛军可能制订了对首都进行热核攻击的计划。

拉旺的创造很快不胫而走,人们忘记了政府的迁移是一种战时措施,“月球佬”成了联邦政府的专称,似乎那些人本就是来自月球的异类。在地球的各个抵抗组织里,在山地、在丛林、在华北的青纱帐、在密西西比平原的麦浪中,“月球佬滚回去”的声音如星火燎原般扩散开来。

说明一点,做出评价的历史学家是外星人。

(四)武器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领袖在读书,借着山洞门口传进的光线,领袖陷入到了他自己的世界当中。迦英这个时候的工作是比较轻松的,闲坐或是打盹都可以。领袖看书很少出声,但有些段落他却总是反复诵读。领袖告诉迦英,那是一本来自古老东方的著作,蕴含着人类顶级的智慧。

迦英其实不太明白领袖的话,他觉得这些拗口的话虽然听上去很艰深,但不过就是一堆文字,战士们都认为发明了飞行船和磁爆坦克的人更了不起。抵抗战士因为没有这些尖端武器,交战时总是处于下方,常常要付出几条人命的代价才能击毁或是俘虏一架联邦军的装备。团结阵线虽然有自己的兵工厂,但规模和水平不仅无法同联邦军相比,同另外几个抵抗组织相比也差很多。不过领袖似乎对此并不在意,他对武器的态度超出所有人的想象。领袖并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是一介武夫,恰恰相反,他对武器有一种天生的疏离感,不到万不得已他甚至都不愿意碰一下枪把,似乎那些让抵抗战士们喜爱不已的武器会刺痛他的手。出于安全需要,领袖配备了一支老式的鲁格手枪,但绝大多数时候都待在迦英腰上多出来的一个枪套里。有一次,迦英小心翼翼地问领袖为什么不随身带枪,领袖爽朗地一挥手说:“敌人的子弹是打不中我的。”看着迦英迷茫不解的表情,也许是出于对这个半大孩子的忠心的奖赏,领袖补充了一句,“如果到了需要我拿起枪的时候,枪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然后领袖发出自信的笑声走出洞,留下迦英一个人沉浸在这句高深莫测的话语里独自思量。

(五)故事

月球总部在安全上有足够的保障,官邸中基本上不需要什么警卫力量,元首开始享受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刻。卡佳快乐地扑过来,将红红的脸蛋埋在祖父的怀里。小姑娘六岁了,在这远离地球的地方从未体会过战争的残酷。既然在月球背面看不到地球的战火,那不如索性让孩子们与战争绝缘,这几乎是这里所有人的想法,所以很少有人在孩子面前提到战争的事情。而在地球上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巴契夫不禁想起看到的记录资料,一些叛军战士死去的时候几乎就是孩子,他们的人生还没有真正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有张照片里一个男孩双手紧紧抓着枪把,似乎以为这个东西能将他与厄运隔离开,仅剩的一只独眼瞪得很大,仿佛要掉落出来,死亡将最后的迷惑永远定格在了惨白的天空之下。这样的孩子参战肯定违反了公约,不过叛军好像没有把这个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