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终极之灾(第8/11页)

“一切顺利……模拟采氢已经完成……地球的回音到了……”

他看到了三个妻子,她们围在一起,刚用电动理发剪为柳叶理完发,理掉的长发被仔细收集起来,以免在失重环境下造成污染。柳叶笑嘻嘻地摸着泛着青光的光头,齐闺臣举着镜子,柳叶饶有兴趣地对镜欣赏。贺梓舟挤过去,把自己头上那顶柳冠取下来,扣在柳叶的光脑袋上。他笑着问四个人:

“你们怎么样?”

他是想问临行前宣布的终极噩耗对四人的影响,不过,看来超光速行程的刺激要远远强于那个噩耗,所以大家都答非所问。肯姆多拉说:

“一切都好。就是在航速超过一马赫时,身体有怪怪的感觉,好像发生在细胞深处,甚至是更深的深处。至于究竟是什么,我无法准确描述。”

其它三人也说有同样的感觉。那是空间湍流造成的,虽然湍流发生在第四维,也就是在空间深层结构,但还是影响了人的感觉,只是它不可能准确描述,因为在三维世界中进化出来的生物从来没有经历过。贺梓舟笑着问奥芙拉:

“登机那个瞬间,你怎么会突然想到把柳叶拽上飞船?”

奥芙拉平静地说:“也没有明确的想法,我只是觉得,既然整个宇宙都……”她没把话说完。

贺梓舟看看三个妻子:“可是你给我出了一个难题。我该如何安置她呢。”

奥芙拉平淡地说:“没关系,作为特别情况,船长会通融的。”

柳叶平静地听着他们的对话。贺梓舟看看她,感慨中掺杂一些谐谑:柳叶曾答应要为所爱的人在地球留一条血脉,现在食言了,她又把它带上飞船了!在突然决定登机的瞬间,柳叶是什么想法?她对于“异化”的深切忧虑是不是被那个噩耗击碎了?不管怎么说,在最后一刻柳叶来了,这让贺梓舟非常高兴。

飞船停泊状态下收到了地球的第二次回音,说感谢他们的成功实验,为地球采氢飞船的建造夯实了基础。贺梓舟把地球的回音向大家做了通报,又让每人录了第一封视频家书,以信息压缩状态发往地球。这些语音家书中属柳叶的最长,这可以理解,因为1001名船员(不含两只黑猩猩)中只有她是突然登船的。她给妈、哥嫂、小侄女、姬伯伯、姬继昌、徐嫂都致了问候,声音哽咽地道了永别。

随后,亚历克斯作为执法官认可了柳叶和贺梓舟的婚姻,为他们补办了正式手续,也举办了简易婚礼。《诺亚号》航程的第一天是在婚礼的喜庆中度过的,然后它开始第二项计划:寻找《禇氏号》。

这个工作也太轻易了。《褚氏号》预定朝着大角星飞,所以航线是已知的。它的最高船速是每秒40千米,亦即光速的8000分之一,再考虑加速段的耽误,它在8年中只走了不足千分之一光年。《诺亚号》在追赶它时,虽然不能使用盲视飞行方式而只能断续飞行,但也能轻松达到半光速。也就是说,如果顺利,它能在一天时间内追上褚氏号。超光速飞船彻底搅乱了人们的心理定势,即使作为船长、大副和飞船科学官,亚历克斯、贺梓舟和巴罗有时也觉得恍然,不敢相信数学计算得出的这些“过于轻易”的结果。

《诺亚号》以大角星校准了方向,以半光速前进,一天半之后还没有发现《褚氏号》。亚历克斯估计已经追过了头,果断地拨马而回,顺着来路再找一次。这次他们放慢了速度,仅使用0.2光速,又半天后找到了。《褚氏号》此刻是在恒星的空档中,天幕黝黑,《褚氏号》本身又不发光,所以第一次没有发现。衬着极为广袤荒凉的天幕,《褚氏号》显得就像一只背甲灰暗的小甲虫,它那反光率极高的镜面外壳在这近乎无光的环境中也显得十分暗淡。它在无边的背景下缓缓爬行,看起来就像静止在那里。《褚氏号》此刻是无动力飞行,因惯性保持着每秒40千米的速度。这在化学动力时代已经是极为杰出的成就,但相对于无边的宇宙,相对于超光速的《诺亚号》,它的速度实在太可怜了,就像一只失去大腿只能爬行的蟋蟀(《褚氏号》细长如蟋蟀尾须的尾喷管引发了这样的联想),令《诺亚号》的观察者心存怜悯。

《褚氏号》已经很近了,《诺亚号》前部的白光映在它的镜面外壳上,立时它变得银光闪烁,恢复了生气。《诺亚号》轻松地追上去,等双方距离在10千米左右时,《诺亚号》退出了虫洞式断续飞行状态。因为再靠近的话,空间洇灭将损坏《褚氏号》。《诺亚号》改用姿态调整喷口来驱动,达到了和《禇氏号》同样的速度,缓缓靠上比它庞大的后者。

贺梓舟及五名船员穿上太空服,准备登船,柳叶也在内。虽然柳叶是《诺亚号》的新来者,但她其实接受过全套训练,所以贺梓舟在第一次太空行走中就启用了这个新手,以便她赶快重新进入角色。六人手拉手在《褚氏号》的中央甬道向前飘飞,四周是十个半空的燃料舱,再外边是十个货物舱。框架结构的间隙中嵌着黯淡的天幕。他们在甬道中飘飞了几百米,通过密封的指令舱(这儿是飞船的大脑),拐到甬道的一条岔路。然后他们来到一个庞大的扇圆柱形货舱,这是十个货舱之中的一个。按照资料中介绍的方法,他们从外面打开门,进去。入眼是林立的巨蛋形舱室,有四层楼高,每个装载一万枚人蛋。六个人仰视着它们,敬畏中掺杂着怜悯。虽然褚氏号是仅仅8年前制造并上天的,但此刻已如历史的陈迹。依靠褚氏号相当原始的技术,想让这些人蛋在某个星球顺利孵化并成功生存,机会相当渺茫,它们只是在那时的科技水平下所做的孤注一掷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