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向何处去(第4/5页)

爷爷揽着我,揽得很紧,我能感觉到他对我的疼爱,但他一直不说话。也许28年的独居生活之后,他已经不会同亲人们交流了。这时记者们已经等不及,李雯小姐抢过来,把话筒举到爷爷面前问:

“提卡罗阿先生,今天图瓦卢国旗将最后一次降下。在这个悲凉的时刻,请问你对世人想说点什么吗?”

她说这是个“悲凉的时刻”,但她的表情可一点儿也不悲凉。看着她兴致飞扬的样子,爸爸不满地哼了一声。连我都知道这个问题不合适,有点儿往人心中捅刀子的味道,但你甭指望这个衣着华丽的漂亮姑娘能体会图瓦卢人的心境。爷爷一声不吭,连眼珠都没动一下。李小姐大概认为他没有听懂,就放慢语速重复一遍。爷爷仍顽固地沉默着,场面顿时变得比较尴尬。大概是为了打破这种尴尬,霍普曼先生抢过话头,对爷爷说:

“提卡罗阿先生,你好。你还记得我吗?28年前,你任图瓦卢环境部长时,我曾到此地采访过你,那时你还指着自己的院子说,海平面已经显著升高,潮水把你储存的椰干都冲走了。”

原来他是爷爷的老相识了,爷爷总该同他叙叙旧吧,但令人尴尬的是,爷爷仍然一言不发,脸上也没有表情。这么一来,把霍普曼先生也给窘住了。这时爸爸看出了蹊跷,忙俯过身,用图瓦卢语同爷爷低声交谈了一会儿,然后回过头,苦笑着对大家说:

“他已经把英语忘了!”

凡是图瓦卢人都能说英语,尤其是爷爷,当年作为环境部长,英语比图瓦卢语还要熟练。但他在这儿独自待了28年后,竟然把英语全忘了!爸爸摇着头,感慨不已。这些年他来探望爷爷时,因为没有外人,两人都是说图瓦卢语,所以没想到爷爷把英语忘了,却记着自己的母语。这个发现太突然,我们都有点儿发愣。不知为什么,这句话使霍普曼先生忽然泪流满面,连声说:

“我能理解,我能理解。在这28年独居生活中,他肯定一直生活在历史中,和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们在一起,他已经彻底跳出今天这个令人失望的世界了。”他转向其他记者,“我建议咱们不要采访他了,不要打扰这个老人的平静。”

他的眼泪,还有他的这番话,一下子拉近了他和我的距离,我觉得他已经是我的亲人了。

其他记者当然不甘心,尤其是那位漂亮的李小姐,他们好容易组织起这个活动,怎么能让主角一言不发呢?怎么向通讯社交代?不过他们没有机会了,从游船上下来一群人,欢笑着拥了过来,把爷爷围在中间,而把记者们隔在外边。他们都是50岁以上的图瓦卢男女,是爷爷的熟人。今天他们都恢复了波利尼西亚人的打扮:头上戴着花环,上身赤裸,臀部围着沙沙作响的椰叶裙。他们围住爷爷,声音嘈杂地问着好,爷爷这时才露出第一丝笑容。

不知道他们和爷爷说了些什么,很快他们就围着爷爷跳起欢快的草裙舞。舞会持续了很长时间,大浪不时把他们淹没,但一点儿没有影响大家的兴致。鼓手起劲地敲着木鼓(一块挖空的干木),节奏欢快热烈。男男女女围成圆圈,用手拍打着地面。女人们的赤脚踩着音乐节拍,弯下双膝,双臂曲拢在头顶,臀部剧烈地扭摆着。大家的节奏越来越快,人群中笑声、喊声、木鼓声和六弦琴声响成一片,连记者们也被感染,不再专注于采访任务了,都加入到舞阵中来。

爷爷没有跳。他显然被风湿病折磨,连行走都很困难。他坐在人群中间,吃着面包果、木瓜、新鲜龙虾,喝着酸椰汁,这都是族人为他带来的。他至少28年没有见过本民族的土风舞了,所以看得很高兴,乱蓬蓬的胡须中露出明朗的、孩子一样的笑容。有时他用手指着哪个舞娘夸奖几句,那人就大笑,跳得格外卖力。

后来人群开始唱歌,是用图瓦卢的旧歌曲调填上新词,一个人领唱,然后像波涛轰鸣般突然加上其他人的合唱。歌词只有一段,可惜我听不大懂,我的图瓦卢语仅限日常生活的几句会话。我只觉得歌声尽管热烈,其中似乎暗含着凄凉。这一点从大伙儿的表情上也能看出来,他们跳舞跳得满面红光,这时笑容尚未消散,但眼眶中已经有了泪水。爸爸这时跳累了,坐在我身边休息,用英语为我翻译了歌词的大意:

我们的祖先来自太阳落下的地方,

驾着独木舟来到这片海域。

塔涅、图、朗戈和坦加罗亚四位大神护佑着我们,

让波利尼西亚的子孙像金枪鱼一样繁盛。

可是我们懒惰、贪婪,

失去了大神的宠爱。

大神收回了我们的土地和马纳,

我们如今是谁?我们该往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