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朝臣心思(第2/3页)

不管愿不愿意,所有人都得‘正常’起来,跟她一起议过需要决断的朝事。

但也有不正常的人……

裴行俭的担心成为了现实。

他站在吏部尚书之位上,就见坐在他前面的中书令王神玉,从朝会开始,就咳嗽了起来。

而且皇后说话时还好,但有些朝臣一开口,王神玉就拿帕子掩口开始咳。

裴行俭整个人都不好了:我知道您是真想病退,但朝上如此,不怕被人弹劾一个御前失仪啊!

果然,王神玉咳了三回后,就有人关怀出声了。

还不是旁人,正是王神玉的下属,现任中书侍郎李义琰:“中书令是否身体不适?若是冬日染了风寒,实不该来朝上,否则若是累及太子殿下与皇后圣体,就是大罪了。”

若换个人问王神玉是不是病了,他大概就会顺势应下来,然后直接当朝请辞,哪怕辞不了中书令的官,也得请个病假才行。

可李义琰开口,王神玉就心烦。

直接道:“怎么?你盼着我病了?就好似你在中书省说的‘姜相如此为官,怎么能不病’一般?”

王神玉这句话说完,李义琰只觉得一个激灵。

抬头果然对上皇后目光。

这目光只是一瞬,李义琰还未深体会里面的意味,但下意识就是觉得背上冒寒气。

他连忙反驳王神玉的话:“中书令何出此言?下官并未说过此等话。”

“不尽然吧。”此时开口质问李义琰的却不是王神玉,而是一道女声。

是已然出了江夏王的孝期,此时正在朝上的文成公主。

或者用她的官位来称呼——安西招慰使。

并不是临时的使节,而是朝堂官职。

‘安抚大使’和‘招慰使’在本朝是两个较为特殊的抚边官职。

比如当年英国公带兵去铁勒平叛,就会被封一个为‘安抚大使(平叛专用名号,名为怀柔远德安抚叛军,实则武力安抚)’。

而招慰使的官职更偏文一点,是负责去安抚四夷,稳定政局的。但作为武德充沛的大唐,这招慰使也不完全‘文’,战事突发的紧急情况下亦可持节调遣将士。

这个官职,便是文成守孝结束后,姜沃在吏部里精挑细选了一番,最终选定的。

很合文成之前的使节身份,却又比使节的职权更大——文成在吐谷浑练兵,若真遇到战事,招慰使的官职,自是比使节有用,是能紧急调动到安西驻军的。

而文成,也以此开始上朝。

对此事有异议的朝臣,皇后只回了一句话:“事涉吐蕃,若有所问必要问及安西招慰使——若她不随朝,难道次次现去宣人觐见?”

再有就‘公主上朝于礼不合’上谏的御史,媚娘就直接发落了两个,还是送往西域,表示:待你们对吐蕃有了跟文成公主一样深的了解,能让我凡事请教你们,就换你们回来上朝。

朝臣们就此息声。

安西招慰使,正四品,跟李义琰的中书侍郎正好是同等官位。

故而两人离得不远。

此时,文成穿的并非公主服制,而是深绯色官袍。而听到她开口质问李义琰,媚娘有一瞬间门甚至略有些恍然。

她下意识去看丹陛下熟悉的位置。

却,没有看到熟悉的人。

媚娘收回目光,专注于文成的话——

“李侍郎没说那句话吗?”

“不尽然吧。”

“李侍郎的原话是——”

文成甚至把嗓音压低了一些重复李义琰的话:“姜相这病啊,也不奇怪。年后我曾在皇城内与姜相偶遇了一回。原本两人好好说着话,我还在与姜相论及臣子的德行,姜相忽然就翻脸了,也不知是不是恼羞成怒,居然让我有病赶紧去看病!”

“你们听听,这是什么话?如此面折同僚之规箴,岂非仗宰辅势欺人?唉,姜相如此为官,怎么能不病?”

文成重复完李义琰的话,

恢复了正常的语调。

只是声音很冷,她以目注视问道:“李侍郎曾在中书省公厨内,当着好几个朝臣说过这番话,还说的语重心长一叹一咏的,怎么现在自己就忘了!”

王神玉都有点惊讶了:李义琰的话,他这个中书令知道不奇怪。不料文成公主也知道,主要是还知道的这么清楚,连李义琰的神态也似眼见一般。

这情报收集能力,实在是不容小觑啊。

怪道朝上会吐蕃语的大臣不少,但二圣还是坚持选择了文成公主去做这个招慰使,想来不只因为文成公主曾和亲吐蕃待了十年的缘故。

毕竟,若是脑子不行的人,在一个位置上待十年,也不会有什么进益的。

以上这句话,王神玉表示只是有感而发,绝不内涵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