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德军突进(第2/7页)

在苏德两国签署的条约当中,波罗的海诸国[86]被划到了斯大林的势力范围,芬兰也在其中。芬兰的边境城市维堡[87]距离列宁格勒[88]只有100多公里,基于安全的考虑,斯大林向芬兰提出用苏联的国土置换这座城市,同时租借芬兰东南部的一个小岛用作海军基地。芬兰人不同意(芬兰也是1918年“一战”的战胜国之一)。但是由于气候和地势的原因,芬兰比波兰更容易守卫。11月底,苏联和芬兰意外地爆发了持续3个月的苏芬战争。机智聪慧的芬兰人穿着滑雪板,在森林中神出鬼没,把苏联红军整师整师地包围,使后者遭遇了可耻的失败。芬兰人估计英国可能会施以援手,英国也确实组织了一支远征军。但是,英国这样做只是为了寻找理由绕道阻止德国从瑞典获得铁矿砂[89]。同时,法国也制订了一份极不寻常的计划,打算用它们有限的运输机越过中立的土耳其向阿塞拜疆的巴库投掷炸弹,炸毁那里的油井。幸好,这一计划被英国明智地否决了。但是,英国远征斯堪的纳维亚[90]需要时间,斯大林调派了洞悉局势的将军,加强了对芬兰的攻击。芬兰首都遭到轰炸,于是芬兰人屈服了。英法两国远征斯堪的纳维亚的行动被苏联抢先了一步,但英国打算继续在挪威海域设置水雷。不过没等英国实现这一点,希特勒就首先打破了对待丹麦和挪威的中立状态,大举进犯,4月9日又通过丹麦进攻挪威。

奇怪的是,德国在挪威却碰上了钉子。德国海军一直都不怎么强大,不过一旦条件具备,它就能在进攻英国南部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然而,挪威人阻止了这一切的发生。在奥斯陆[91],挪威炮台的旧炮和鱼雷出其不意地击沉了德国海军的旗舰。英国人也击沉了多艘德国驱逐舰。这一幸运的进展对英国国内的政治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导致张伯伦下台。于是,伦敦就不再可能与希特勒达成任何交易了。战争打响后不久,张伯伦即推荐丘吉尔加入战争内阁,担任海军大臣,相当于文职的海军部长。随后,丘吉尔在挪威战役中指挥失当。战斗中,英军第一次直接遭遇德军,首战受挫。英军在战争初期反应迟缓,还暴露出一个弱点——海军实力强大得不成比例。英国当时装备了许多艘巨型战列舰,例如,“英王乔治五世”战列舰的花费可以建造一座现代工厂,还得配备大量的船员。它可以装载3 000吨油料,足以媲美一艘油轮。它的发动机功率相当于一座电站。此外,它还有10座舰炮,每座重达80吨。发射的炮弹重达700公斤,射程32公里。它的炮塔重达1 500吨。这些需要花费两年才能建成的庞然大物怎么能被击沉呢?实际上,它们只是浮在水面上的马奇诺防线,飞机就能摧毁它们。

与此同时,在伦敦,张伯伦正在因为他所犯下的所有错误而备受指责。当国会下院对张伯伦进行不信任投票时,很多保守党议员和左翼议员投了不信任票,另一些保守党议员投了弃权票。保守党议员利奥·埃默里[92](讽刺的是,他的长子为纳粹电台做广播员,战后以叛国罪被施以绞刑)用奥利弗·克伦威尔[93]怒骂议会的一句名言结束了他对张伯伦的谴责。他说:“你们已经在这里坐得太久了,再也干不出什么好事。滚吧,赶紧!我们从此一刀两断。看在上帝的分儿上,滚吧!”权势集团认为丘吉尔不够稳定,有些特立独行。马尔科姆·马格里奇[94]曾说,英国的政治家要想成功,他(她)就得是一个新手或牧师。在1940年,这个新手就是劳合·乔治,而有可能取代张伯伦的人选就是神情高昂、讲话有些费力、很像牧师的哈利法克斯勋爵。权势集团需要他,但哈利法克斯说,他是上院的国会议员,无法领导这个国家。最后,工党(例如工会)为这个国家的未来做出了选择,并与丘吉尔一起组成了联合政府。丘吉尔宣布了自己的政策:鲜血、苦干、眼泪和汗水。他确实只能提供这些东西,因为大战已经在西线开打了。法国没有出现丘吉尔式的人物。爱德华·斯皮尔斯[95]将军说:“英国的中产阶级没有害怕,而法国的资产阶级却紧张得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希特勒本想在1939年秋天进攻,但是德国的将军们却并不认同这一想法。他们不断地寻找各种理由,不是哪一支部队没有准备好,就是嫌天气太潮湿、道路泥泞,等等。一些军官甚至密谋推翻希特勒的统治,不过这种想法从来只是在私底下流传,很久之后才开始公开谈论。在希特勒的不断催促下,德军将领拟定了一份作战方案,类似于1897年的施里芬计划[96]。一旦与法国开战,他们将首先攻打荷兰和比利时。这时发生了一件凑巧的事情。一名德国军官带着这份计划搭乘飞机从科隆起飞去开会,结果飞机中途迷失了航向,坠毁在了比利时,而他所携带的文件竟然没有完全损坏。比利时人得到了这些文件,发现字迹仍然可以辨认。他们把文件交给了法国。在法国人看来,这些文件证实了法国最高统帅部先前的推测。结果,法国被诱使在军事调度上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因为德国人改变了他们自己的计划。希特勒一向认为,冒险的方案有可能成功,而他的将军们却夸大法军的战斗力,只想着保护鲁尔工业区[97]的安全。德军有一个胆子更大的将军叫作埃里希·冯·曼施坦因[98],他了解坦克和飞机的战斗力,也曾提出过一项非常大胆的作战计划,但是没能获得国防军最高统帅部[99]的认可。在柏林,他偶然见到了希特勒,于是把这一计划告诉了他。德国将佯攻比利时和荷兰,把法军吸引过去。而真正的攻击点却位于比利时东南部。那里是一片崎岖的山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人称阿登森林[100]。阿登地区道路稀少,路况也不好,不过如果交通管理得当,这些道路还是可以使用的。于是,用不了多久,一支庞大的德军就将穿越阿登森林,并在色当跨过默兹河[101]。70年前,普鲁士人就是在这里打败法国军队,然后建立了统一的德国[102]。当然,德军的这一行动原本是可以被阻止的,而且德军一旦应对有失,比如坦克遭受空中打击而无法动弹,德军就将面临极大的灾难。不过,希特勒还是决定冒这个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