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蟒蛇”与“红翼”(第8/11页)

“海豹”队员们发现,他们完全被塔利班武装分子包围了,战斗就此展开。战斗中“海豹”队员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形作为掩护,奋起反击。双方力量相差过于悬殊,在交火后不久墨菲上尉便决定向基地请求支援。“海豹”小队要先转移到相对平坦的区域,再利用村庄和地形的掩护撤退。

由于四人小组的位置位于阿富汗山区,无线电信号接收很差。负责无线电通信的丹尼·戴兹一直位于小队中地势比较高的位置,不停地尝试和基地取得联系,都没有成功。他先后三次被子弹击中,身中5弹仍坚持作战,直到第6颗子弹直接击中他的头部;他的脑袋被打掉半个,当场阵亡。等增援的美军找到他的尸体时,他们发现戴兹的卡宾枪已经打完了所有子弹,P226手枪也打到了最后一个弹匣。

马修·阿克塞尔森最先胸部中弹,后来头部又受致命伤,在坚持向塔利班武装人员射击了2个弹夹后阵亡。指挥官迈克·墨菲上尉在战斗开始后不久就被击中腹部,子弹击穿胃部,受伤后他继续指挥小队进行反击。由于戴兹无法与基地取得联系,墨菲上尉毅然决定爬出自己躲藏的掩体,爬到山顶开阔处通过卫星电话向基地求救。虽然信号终于发出,由于暴露在开阔地带的塔利班火力之下,墨菲上尉又先后被子弹击中胸部和背部,阵亡在爬回掩体的路上。

马库斯·鲁特埃勒在战斗中被一枚在他身边爆炸的RPG火箭弹弹片击中全身多处,震落到山谷中,失去知觉,他也因此幸运地躲过了塔利班武装的追击。马库斯就这样成了“海豹”四人小队中最后的幸存,他在山谷中醒过来,忍着伤痛爬了一夜。筋疲力尽,极度缺水,马库斯不得不去添自己的汗液。第二天早上,他好不容易发现了一条小溪。就在他贪婪地喝水时,发现溪对面站着一个拿着AK-47自动步枪的阿富汗村民。那个阿富汗人看着他,伸出一个大拇指,直说:“美国人,OK!”那个阿富汗人叫来几个村民,取走马库斯的M4自动步枪,将他抬到了自己的村庄里。

不久,塔利班像闻到猎物的狼一样来到这个村庄。躲在屋里的马库斯见到阿富汗村民与塔利班武装分子交谈。心中暗想自己一定会被村民们出卖。但结果让他大感意外,村民非但拒绝交出马库斯,还为他包扎伤口,喂他羊奶。

塔利班武装分子没有放弃,他们躲在村外的路口,等着美国人上钩。马库斯用“海豹”突击队的暗语写了一张字条,交给村里的长老,拜托他派人去向美军求救。他明白,恐怕这是他活下去的最后机会了。

6月28日傍晚,美军巴格拉姆空军基地接到了迈克·墨菲上尉用生命发出的求救信号。美军迅速展开营救,载着16名美军特种部队士兵的MH-47“支奴干”运输直升机飞往库纳尔救援。16人中的8人是“海豹”队员,来自“海豹”10队,另外8人来自第160特种航空团。与此同时,另一只“海豹”小队也前往库纳尔,进行地面接应。6月28日一整天,库纳尔连降暴雨,在天色微亮中到达营救地点的“支奴干”直升机还没来得及降落,就被早已埋伏在丛林的塔利班武装分子用RPG火箭弹击中。

被击中的“支奴干”直升机勉强飞行了1英里,最后在一个山坡上迫降。不幸的是,这个山坡十分陡峭,再加上暴风雨,“支奴干”直升机一头栽进旁边的沟壑中。直升机上的所有人当场被一团火焰吞没,包括8名“海豹”队员在内的16名美军特种兵全部遇难。

当时与“支奴干”直升机一同执行任务的另一架美军直升机马上向总部报告了这一坠机事件。巴格拉姆基地中一片沉默,从收到求救信号算起,仅仅4个小时,就有19名美军丧生。

6月29日,库纳尔继续暴雨倾盆。收到“支奴干”直升机坠毁的消息,美军马上派出大量直升机飞往坠机地点。然而,直升机群的起飞却被暴雨所阻,推后了24小时。又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塔利班发言人毛拉·哈吉米给美联社打电话,宣称他们活捉了一名“海豹”队员。

致电新闻机构宣称对袭击负责是哈吉米一贯的伎俩,事实证明他声明都包含很多夸张的成分,时常会谎报。负责营救行动的美军指挥官说:“他为什么没有拿出证据,这家伙又在说谎。”无论如何,一连串的失败让美国人极为恼火。美军发誓要掀翻每一座山头,炸毁每一个据点,用所有“可能的手段”去寻找失踪的“海豹”队员。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全球各大视频网站上竟然又出现了塔利班上传的“海豹”队员尸体视频。

暴雨一停,数十辆满载美军和阿富汗政府军的军车开往坠机地点附近,12架美军直升机盘旋在库纳尔上空,数百名美军士兵已经在坠机地点附近的山谷安营扎寨。美军对该地展开地毯式搜索,6月30日晚,他们终于找到了“支奴干”直升机的坠毁地点。16名烧得面目全非的美军特种兵尸体被找到。这16名特种兵最年轻的只有20岁,年纪最大的40岁,他们的尸体被运往巴拉格姆空军基地,随后被运回了美国多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