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蟒蛇”与“红翼”(第6/11页)

当万斯与总部联络时,另一群基地组织武装分子出现了。他们开始向美军伤员发起猛攻。空军战斗控制人员詹森·坎宁安和其他医护兵一边拼命处理伤员的伤口,一边又拖来更多的伤员。基地组织成员继续向“生姜花”着陆区开火,在坎宁安倾尽医护技能抢救生命时,他自己却一直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下。幸运的是,坎宁安曾说服总部允许医护兵携带血浆包,这在以前的特种作战行动中是没有出现过的。坎宁安的血浆包救了受伤的美军特种部队官兵的命。就在这时,26岁坎宁安中弹倒地,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穿透了他的骨盆。坎宁安大量失血,他再也没有机会撤离这里了。

当坎宁安的队友拖着他寻找掩护的时候,雪地上留下一道刺眼的血痕。另一名第160特种航空团的医护人员也受了伤。坎宁安不顾自己的伤痛,在替自己止血后又继续去照顾其他伤员,如此一来他自己的伤情变得越来越严重。

下午5点,太阳落山了,天气变得更冷,刺骨的寒风从山间呼啸而过。队员们扯下坠毁直升机舱壁上的绝缘材料盖在伤员身上。因为空气稀薄、气温过低、脱水断粮,所有人都咳出了血。更可怕的是,弹药不足,美军特种部队已经难以继续战斗下去。

下午6点15分,坎宁安死在雪地,他的蓝眼睛永远地闭上了,他坚持了几个小时。“海豹”“游骑兵”“三角洲”,他们都在坚持。晚上8点15分,4架美军直升机飞来撤运他们。3架搭载了“游骑兵”“三角洲”队员和“海豹”队员罗伯茨军士的尸体,最后一架在山脊的另一边搭载上“海豹”小队。

为营救一名不幸坠机的“海豹”队员,7名美军特种部队人员献出了生命,另有6人负伤。7个人为救1个人而送命,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对此提出疑问,他们并不了解特种作战行动中的兄弟情谊。

这次救援行动没有落下任何人。“力量和光荣”始终都是美军特种部队的信条。到营救结束时,基地组织的损失达200人,但是按照美军的伤亡人数来看,此次行动是整个阿富汗战争中代价最惨重的。这次营救,让外界对美军特种部队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虽然“海豹”“三角洲”“游骑兵”等特种部队之间互有分歧,关系并不融洽,战场上他们却团结一致,愿意为其他特种部队不熟悉的战友赴汤蹈火。

连续两次进攻后,美军发现自己对敌情相当不明。基地组织武装分子人数不是情报上显示的150—120人,而是多达500—1000人,地形的复杂和工事的坚固也远远超出估计。此后美军连续增调兵力,当时驻阿富汗美军的地面作战人员共有8000—9000人,其中三分之一被调到这里。阿富汗临时政府国防部长法西姆也增派了一支由700名步兵和多辆坦克组成的部队,从喀布尔赶来参加战斗。美军同时极度强化空中攻击力量,对此地全力封锁,采取猛烈打击,战况十分激烈。空中打击的同时,美军也通过飞机向沙伊科特山谷散发新的传单。传单上,拉登被刮胡剃须,头发短了,身穿合体的米色西服,一改伊斯兰传统形象,一副西化模样。传单另一面是一幅印有基地组织成员尸体的图片,旁边的文字说明是:杀人犯和懦夫已经抛弃了你。传单试图向山谷中坚守的基地组织成员传达这样的信息:本·拉登已经放弃了他的下属,并且拒绝反思失败原因。难以评估这样的传单起了多大作用,直到3月18日,经过反复进行搜剿完毕,美军终于结束了战斗。

美军在原计划中预测,“蟒蛇”行动将只是一场3天之内即可结束的小规模战斗。它后来却持续了17天,而且前7天的交战都很激烈。最终结果,美军15人死亡、82人受伤。美军估计他们在战斗中至少击毙了500名基地组织成员,具体杀敌数大概在500—800之间,不过清点战果,仍然是没有能消灭重要目标,拉登和奥马尔依旧在逃。同时,至少有几百名基地组织成员逃脱。

这就是美军的阿富汗战争,与战果辉煌的城市攻坚战大相径庭。塔利班已经化整为零,基地组织也不再正面交战,拉登和奥马尔都失去了踪影。美军失去了一眼可见的敌人,但情报能力又不足以找到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准确踪迹。阿富汗东部的地形极度复杂,像托拉博拉和阿马山区这样的地方在阿富汗还有无数。地形如此,民情更是复杂。这里是普什图人的兴起之地,普什图人有约90个部族,特殊的生存环境使得他们一直保留着传统的观念,比如荣誉和复仇,又比如绝对服从族长。在这种地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隐藏和游击如鱼得水,美军原有的军事优势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