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娱乐与文化,接地气才有收视率(第11/11页)

史料中记载了宋朝最为出名的相扑高手,有撞倒山、铁板踏、宋金刚、曹铁凛、周急快、杨长脚、金重旺、韩铜柱、郑排、广大头、黑八郎、盖来住、武当山、一拔条,等等,个个技艺都有非凡之处。

您要是打听相扑手中那些有名的人物,常常会听到某关索这样的名号。关索是三国时关羽之子,貌美体健,武艺高强,想来一定是相扑手们的偶像,被称为某关索,肯定是一种认可与赞扬。《水浒传》里就有一名好汉叫病关索杨雄,可能有一定的搏击本领,但也不太大,要不怎么叫关索,又病了呢?

二、女子相扑,扑到的都是观众眼神

在相扑表演赛上,您还可以见到挺香艳的场面,那就是女子相扑。

女子相扑在当时堪称京城的一绝,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项娱乐表演。为什么?稀罕!与说书唱戏不同,相扑是个力气活儿,极具竞争性,“赛关索”“嚣三娘”“黑四姐”……这些香艳加粗犷的女相扑士艺名就足以引人好奇,再加上硕大无比的玉体相互角力,而且是赤膊上阵,在那个还没有比基尼模特比赛的时代,想不叫座都难。

当时的女子相扑多安排在男子相扑比赛前进行,主办方的目的很明确,打女人牌热场子、聚人气。还别说,效果就是好,身怀绝技的“女飐”(女子相扑手)们往擂台上惊艳一立,立马会惹来成群的看客。不过最吸引人的看点还不是比赛本身,而是选手们劲爆火辣的装束。

从出土的宋朝相扑陶俑、宋墓壁画的相扑图来看,男相扑手都是只穿一条短裤,戴着头巾,脚穿靴子,赤膊光腿,展露出矫健的肌肉。女相扑手不像男相扑手那样暴露,但也身穿短袖无领的服装,袒胸露腹。这些大姐个个轻装上阵,引得市井小民里三层外三层地争看稀罕不足为怪,因为他们原本就见识少。可见多识广的皇帝也不顾高贵身份来凑热闹,就有些令人费解了。不过费解归费解,人家宋仁宗就是不顾世俗开眼界来了。

有一年元宵节,仁宗和后妃到宣德门广场与民同乐。当时,广场上正进行热闹的百戏表演。宋仁宗东瞅瞅西看看都没兴趣,无意中发现了火爆进行中的女子相扑表演,一下来了兴致,很投入很着魔地观看起来。估计“女飐”们的靓丽风采和精湛技艺打动了仁宗,他当即指示对这些选手赐银绢予以奖励。皇上的赏赐令选手们振奋不已,表演更加卖力,精彩片段不时出现。

巾帼力士们的相扑秀让仁宗皇帝着实受用了一回,但却激怒了一位颇有名望的大臣——司马光。老先生认为仁宗此举太不应该,在宣德门如此神圣的地方上演这种很“黄”很“暴力”的游戏,那还宣什么德啊?皇上不仅不取缔,反而在大庭广众下带头观赏,不但自己看,还让后妃一同看,这事儿说不过去!往轻里说叫有伤大雅,往重里说就是有伤风化。于是司马光愤然递上一道折子《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对仁宗皇帝的“不检点”提出公开批评,并强烈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市场环境治理,对此类伤风败俗的演出开展一次集中“扫黄”行动,严令“今后妇人不得于街市以此聚众为戏”。

司马光的批评建议使仁宗皇帝心里不爽,但也不好反驳,毕竟人家说得在理。皇帝嘛,本身应该给全国人民做个好榜样。

但是说归说,皇帝可以不看女子相扑了,民间的女相扑表演却并未受到限制,南宋临安的瓦舍勾栏内,一直都有女相扑比赛。《梦粱录》和《武林旧事》收录了临安瓦舍中最著名的几位女相扑手的名号:“赛关索”“嚣三娘”“黑四姐”“韩春春”“绣勒帛”“锦勒帛”“赛貌多”“侥六娘”“后辈侥”“女急快”等。这些女相扑手跟男相扑手一样,在瓦市勾栏中打响了名头。

您可以想象,如果单从票房角度来讲,女相扑士是可以跟男相扑手得瑟的:你们弱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