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一统天下(第7/9页)

司马说:“既然是为了齐国,大王为什么要去向秦国投降?大王这算是为了齐国吗?”

田建一听,差点哭起来。只是平时都用这话去教导别人,要求别人的内心世界都要忠君报国,为他们田家去战斗,打到牺牲为止。现在给这个司马一说,他也无语了。这辈子也太窝囊了,连个投降派也做得不顺利。

他只得又把车子开回去。

回去就意味着抵抗到底。

那个即墨大夫是个主战派,他看到田建突然叫停投降活动,便跑过来见田建,说:“齐国现在的面积有千里,如果把成年人都武装起来,肯定有几百万。现在秦国虽然灭了五国,但以三晋一带那些人的性格,他们在短期内是不会服秦国的统治的。根据我掌握的情报,现在韩赵魏三国的很多高层都散居在阿城和甄之间。我们可以把这些人收笼起来,让他们带着部队,去收复他们原来的国家。这样一来,秦国就很麻烦了。估计他们连晋关也进不了。而楚国的那些高层就更不服秦国了,他们现在都在南城那里观望。我们再把百万军队交给他们,让他们去复楚。秦国被他们一挡,恐怕连武关也进不了。这样一来,我们大齐帝国就成了诸侯中的老大,当年桓公的霸业就可以全面恢复。还怕什么秦国?

田建一听,说:“你说的很有道理。可是操作起来太难了。我当了这么多年的齐王,还从没有进行过这么高难度的动作啊。”

他就这样坚决否定了即墨大夫的建议。

而别的人再也没有什么建议了。

于是,田建什么也不做,不能投降,又没有军事工作的经验,能做什么呢?

嬴政看到田建这个状态,心情当然很爽——齐国又可以打了。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他向王贲下令,攻齐。

这一次,嬴政认真汲取了第一次伐楚的教训,没有直接牛哄哄地令大军向齐国硬打过去,而是玩了个小小的阴谋。

嬴政知道现在齐国的主力部队全部署在齐国的西部边境,做着抵御秦国进攻的准备。因此,他不想用大军在那里跟齐国决战——那样一来,成本就大了。

所以,他一面先跟齐国玩外交活动,一面叫王贲避开齐国的主力部队,一路狂奔,突然出现在齐国首都临淄城下。

齐国人一看,战争还没有宣布开打,人家的大军都到首都了,便都高度紧张起来。

可嬴政却派人过去对田建说:“大王啊,不要紧张过度啊。只要你答应放下武器,开门出来,向我们投降,我们就可以封给你五百里的土地。”

田建一听,五百里?呵呵,也有齐国现在的三分之一了。如果不投降,秦军打进来,那可就完了。听说秦兵很残暴啊。

于是,这哥们儿这时很有主见,不再把大家叫来开什么会了,直接宣布老子投降。

齐国前线的主力部队听说老大投降了,便都解散。齐国就这样结束。其实当时,齐国首都还是有很多部队的。如果真的打起来,秦国能否在短期内打赢还是个未知数。如果这场战争拖的时间太久,对秦国是大大不利的。秦国这些年来,主要业务基本就是打仗,打仗就是消耗。消耗了这么多年,秦国也有点空虚了。而且接连打仗,接连灭六国,虽然版图都划归大秦帝国,五国公民的身份也都变成秦国公民,但民心还没有收服。如果五国的人看到秦国吃不掉齐国,估计公开出来捣乱的会不少。那样一来,秦国就会很头痛。

但齐国终于没有让秦国头痛。

田建送上投降书之后,就在那里等着再就业,他想:我把齐国这么好的地方送给秦国,嬴政同志也该给我一块不错的地皮吧?要是个边远山区,那还真难受。

没多久,嬴政的命令下来了,把田建送到共地那里。当然,并不把所有的共都封给他,只是在那里划了几颗松柏,你这辈子的最后时光就在这里度过吧。

田建一看,在这几棵松柏之间,怎么生活啊?连菜也种不上几根。吃什么啊?这不是要将我饿死是什么?

嬴政就是要将他在这里饿死。对这种人,嬴政连砍他一刀都不愿意了。

到了这个时候,大秦帝国终于统一了六国,中国的版图第一次统一在一个王朝手里——当然,以前周王朝好像也是个中央王朝,但却没有真正意义的统一,诸侯国虽然承认周王朝是宗主,但各国基本自成体制,根本不受中央约束。虽然周之初,还能控制一点儿,但周就那么一点儿地皮,既没资源,也没有人口,哪个诸侯服,还得请某个有“得专征伐”特权的诸侯去摆平。

后世对秦灭六国的评价很多,其实基本都是围绕着“合纵”、“连横”这两个概念开展的。都说,六国没有团结一致,没有好好贯彻落实合纵精神,各自只为自己打算,最后还很卑鄙地去讨好秦国,做的全是自取灭亡的行为。那些评价都带着明显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充满了对秦国的愤怒。这些情绪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秦国的政策很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