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第2/3页)

岂料当宗泽登堂入室说明来意,却搞了他一个目瞪口呆。原来宗泽到此,非但不是欲找碴挑衅,反而竟是向他赔礼道歉来了。

宗泽的这个举动,也是出于孟太后的指点。

解铃还须系铃人,孟太后知道,虽然她软硬兼施暂且压住了冯振,但要彻底消除冯振的怨气,还得宗泽亲自去给冯振送个面子。所以,当她召见过冯振后,紧接着又召见了宗泽。与宗泽谈话用不着像对待冯振那样迂回,孟太后直言告诫他,大丈夫能伸能屈,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个胸怀远大抱负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意气用事。你宗汝霖的抱负是什么?是重整河山振兴大宋。这也是举国上下寄予你的殷切期望。为了完成这项壮举,你不但需要不辞劳苦不畏艰险,还需要在必要的时候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历史上有许多名将壮志未酬抱憾终生,不是败绩于阵前,而是失利于阵后,这种教训你须记取。如今汴京复苏,民心复聚,士气复昂,正是你锐意进取之时。倘若因小失大,恐不仅令前功尽弃,甚至有不测之危,岂不使亲者痛而仇者快乎。

听了这番推心置腹的劝说,宗泽感动得无以复加。孟太后身为后宫至尊,不是面对至亲至信,其言绝难直率如斯。宗泽没想到这个与他仅有一面之识的孟太后,对他的评价是如此之高,关爱又是如此之深。且不说什么崇高抱负云云,单冲着孟太后的这份苦心,他就深感辜负不得。所以当下他便将那祸福由天的冲动念头抛到了九霄云外,没作任何辩解,即肃然表示,老臣一定谨遵太后教诲,妥善处理此中矛盾。感激涕零的话他一句没说,他知道也不用去说。最好的谢恩方法,就是以实际行动将事情挽回。于是,便有了这个令冯振料想不到的拜访。

宗泽终是饱经风霜深谙世态,那种言不由衷曲意俯就的勾当,他不是不会做,而是不屑做。但真是要非做不可,他的演技也并不差。和颜悦色地说明来意后,他就让随同前来的甘云等侍卫给冯振送上了“聊尽地主之谊”的礼物。礼物是汴京佳酿“皇都春”以及上等慈溪茶饼各十斤,并精致酒器茶具各一套。其物虽不算特别贵重,却是典雅不俗,而且皆为市面上的稀缺之物。

然后宗泽将随员们屏下,自己单独与冯振进行了交谈。在交谈中,他再次检讨了自己的处事急躁之责,表示了对冯振在现场克制态度的佩服,并解释了他当时之所以那么性急,盖因唯恐有人借机煽风点火制造骚乱。诉明内中多有苦衷,希望冯振包涵。进而他又表示,他与冯大人素无嫌隙,仰仗之处甚多,今后还请多为关照。而冯大人如有所需,他亦愿尽力帮忙。

冯振从最初的惊异中回过神来之后,醒悟到这出戏必定又是孟太后的着意安排。他自然不会相信宗泽能心甘情愿地向他低头服软,但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重权在握的封疆大吏,这位老帅能在表面上降尊纡贵做到这一步,也算不易了。官场上关系复杂风云莫测,明里开罪一个人,暗地里不知会树敌几许。冤家宜解不宜结,既然对方主动送来了梯子,若还坚持不肯就梯下楼便很不明智了。这把算盘珠,冯振在肚皮里拨拉得很清爽。

因此,当听完宗泽那番和风细雨表述,冯振原本冷若冰霜地端着的那个架子,也就慢慢地放了下来。他说看来这事里边确实是存在些许误会,既然宗留守话已说开,下官也不会放在心上。只是皇上交办的差事未曾落实,却教下官甚是为难。

宗泽马上回称,此事冯大人不必过虑,协助冯大人办理皇差,乃为宗某本分。此事已经交付有司料理,估计明日便会有个结果。

这倒不是宗泽的虚假搪塞,而是他事先确有措置。因为宗泽明白,欲使冯振真正心平气和地返回应天府,“拆洗女童”一事不可或缺。解开矛盾扣结,这事是个关键。所以他在来驿馆之前,便先找宿向荣议定了办法。

宿向荣是老汴京,对汴京城里的民众状况非常熟悉。他说现在有很多市井贫民,特别是外来流民,生计十分艰难,衣食俱无着落,正巴不得为孩子找个吃饭的去处。去当“拆洗女童”,也是一条出路。这事本不难做,只是冯振的做法错了。

宗泽问他,假如让他去做,能征到多少人。宿向荣想了想说,多了不敢说,五六十个总还有谱。宗泽又问他达此数量需要几日,宿向荣说若多派几组人分头去征选,只要方法得当,估计一日即可完成。对应征者还须设点门槛,比如必须容貌周正、体健无疾、粗通文墨等。老百姓的脾性就是这样,凡事你越强迫他做,他越避之不及,而你越限制他做,他反倒越趋之若鹜。宗泽笑道,你这个宿参军,看似厚道木讷,原来也是诡计多端。宿向荣亦笑曰,皮毛而已,若连这点心得也无,这些年的俸禄也白吃了。宗泽了解宿向荣不是个言过其实之人,心里就有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