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第3/3页)

危情已经构成,但尚不会马上降临。

由于没有追捕到祝兴祖,当时也没问清其姓名来路,范光宪一时没法去查蜡书的来源。不过据他推断,那封密信应是出自老佛崖内部。兹事体大,必须速呈。不过不是呈与王子善,而是呈与曾邦才。范光宪当即写了一纸短信,也做成蜡丸状,连同祝兴祖送去的蜡书,通过特定的联络渠道,一起送往了老佛崖。

至于王子善那边,由于蜡书之事当时是由他接手处理的,一般来说,那守门的兵丁是不会多嘴多舌向王子善另作禀报的,隐瞒下来问题不大。但为保险起见,范光宪还是通过简师元,借口那个弟兄擅长搏击,以教习新兵需要为由,将其调离了原先的岗位。

范光宪与曾邦才的联络渠道非常可靠,情报可以稳妥抵达。只是由于曾邦才是个大忙人,那两天也不在山寨中,待其看到那两件蜡书时,已是数日之后。

阅悉内情后,曾邦才亦是吃惊不小。曾邦才自身就很注重用间,自然是深知内奸危害之大。在老佛崖上竟暗藏着这等人物,太危险也太可怕了。此患不除掉,此祸无穷也。但是,这个心腹之患怎么查,却是得好生想一想。

乍一想,查找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辨认蜡书笔迹;另一个是辨认送信人。但是再思之,却都觉不妥。辨认笔迹,山寨里会写字的有好几千人,能让他们一一写来对照吗?你又焉知其字体是不是经过了刻意伪装?辨认送信人,比辨认笔迹强一点,但每日里被允准下山去办事,并因故滞留在外者,汇总起来也得有百八十人。针对这么多人去查,风声很难不走漏。风声一旦走漏,线索便肯定会被掐断。再说仅查这些人也不够,虽说山寨军纪严明哨卡密布,也不能保证绝对没人私自下山。那人若能私自下山,必然有人为他做掩护,由此再扩大查找范围,动静便更大了。弄出那么大动静,还怎么再顺藤摸瓜?

还有个投鼠忌器的问题。那个送信人,只能由范光宪来辨认。让范光宪跑到老佛崖来干这事,其真实身份岂不昭然若揭了吗?而范光宪一旦暴露,所引起的那就将不是一般的后果。

所以,想来想去,曾邦才认为,那两个查找办法都不能用。最好的办法,应是声色不动佯作无事,秘密布控暗中张网。因为那情报既没送出,王子善便不会有动作,而王子善若无动作,报信者则必将再有所动。只要对方再动,这事便不难水落石出。至于哪些人应当作为重点监控对象,曾邦才自谓综合各种因素分析,还是能理出个大致范围的。

另外,那个钟离秀现在是绝对不能杀,杀了她便没了诱饵。当初曾邦才对蒋宗尧私自把钟离秀弄上山来极为恼火,现在看来这倒变成了一件好事。若非因为这婆娘在,焉能引得那暗鬼显形?

经过这番思考,曾邦才的心绪复归镇定,但仍然是恶气难平。他是个惯于暗算别人的人,但平生最恨者,却是遭人暗算。他紧攥着那一纸告密蜡书,咬着牙在心里冷笑道,居然有人想抄我曾某的后路,好嘛,那么咱们就瞧瞧,究竟谁算计得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