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惜墨如金中文电报的奥秘(第7/7页)

一则为师生,二则年纪悬殊(两人相差8岁),三则沈从文是个面皮极薄的人,周围的人多不看好这段恋爱。可笨人也有笨办法,沈从文就发挥了他的特长——写作,开始对兆和进行了热烈的情书攻势。

虽说没敢当面示爱,但第一封信里,沈从文就直截了当地对意中人讲:“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爱上了你……”随后情书的洪流滚滚而来,他说自己“常常为忧愁扼着,常常有苦恼”,又说“男子爱而变成糊涂东西,是任何教育不能使他变聪敏一点,除非那爱不诚实”。

身为中国公学的一枝花,张兆和不是头一次接到男生的求爱信了。面对沈从文的追求,她一开始是淡然处之,把沈的信和其他人一样,编上“青蛙1号”、“青蛙2号”的编号收藏了起来。但很快,她就觉得不对劲了。随着时间推移,沈从文的信也越来越热烈大胆。老实木讷如他,在爱情的驱使下,竟然写下了这样热烈的词句:“我不仅爱你的灵魂,我也要你的肉体。”

张兆和虽然独立开放,但毕竟是个名门所出的大家闺秀,看到这样的文字,不禁气红了脸。羞恼之下,她推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把沈从文寄来所有的信摔到了办公桌上,要胡适给她个公道。

不料胡适更是个妙人,他笑眯眯地看了信,却吐出一句妙语:“有什么不好!我知道,他顽固地爱你!”随后更说:“我和你父亲很熟,又是安徽同乡,要不,我跟他说说做个媒?”

气坏了的张兆和憋了半天,只好吐出一句:“我很顽固地不爱他!”恨恨而去了

有了校长大人的默许和纵容,士气大振的沈从文发动了更猛烈的情书攻势。但是,张家三小姐这座冰山可不是好爬的,沈从文的信一封一封寄出去,却如泥牛入海般没了消息。

老实人要是执拗起来,九头牛也是拉不回的,沈从文的爱情长跑历经3年零9个月,一直拼到了张兆和从中国公学毕业回家。也亏得沈从文能坚持,张兆和毕竟不是泥塑木雕,在他数年如一日,如此痴情的全心恋慕感动下,也多少有了点松动之意。

眼看胜利就在眼前,沈从文又拿出了死缠烂打的老办法。当时正在青岛大学任教的他在巴金的指点下,风尘仆仆赶到了苏州,还背了一大包的文学名著和一对精致漂亮的书夹准备送给张允和。

当时张冀牖和其夫人住在上海,苏州大宅中只有张家姐弟。沈从文数次登门拜访,每次都托故坐好长时间才走,被捉狭的张家姐妹取了个外号“烂板凳”。虽然兵法上说:“千里奔袭,必厥上将军”,但或许是一腔赤诚真能感天动地吧,沈从文这临门一脚起了关键作用,张兆和终于羞答答地露了口风,跟沈从文说只要父母不反对,就答应他的求爱。

兴奋的沈从文回到青岛,立刻写信给张兆和,信中托张家姐妹中跟他较熟、性格也最急公好义的二姐允和帮他向张家二老提亲。在这封信里,沈从文充满诗意地写道:“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冀牖一向开明,丝毫不以张家豪富,而沈从文只是个湘西穷书生而生门户之见,痛快地回信告知张家姐妹,对此婚事表示同意。

张家姐妹得到父亲的允可,欢喜地一同来到电报局,张允和于是发出了这封至今仍被人们传颂的“半字电报”:“山东青岛大学沈从文允”。这个“允”字妙入毫颠,既是电文内容,又是落款;既表明了张家对从文和兆和婚事的赞同,又是身为“媒婆”的张允和的“签字画押”,真可谓是半字道尽无穷意,一封电报结良缘啊。也正因此,沈从文每次见到张允和,都会叫她“媒人”,这个称呼一直沿用到到1988年沈从文去世。

这段佳话还有个小小的注脚,兆和生怕沈从文这个老实头不明白二姐电报的含义,又偷偷一个人回到电报局,拟了一封电报“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兆”。无奈发报员看电报是白话,又有平常从未用过的“吧”字,坚持不给发报,兆和求了好半天也没有答应。否则,这封电报没准还能以“第一封电报情书”之名一同载入电报史册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