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蓝色长袍上宫殿(第44/53页)

袁世凯:“如果在阅兵的时候有人胆敢谋害皇帝,我一定命令我的官兵杀奸贼,我也会拼一死营救皇帝。”

谭嗣同:“那个荣禄平时待你不错,你把他怎么处置?”

袁世凯:“如果他敢谋害皇帝,我杀他如同杀一条狗!”

袁世凯的《戊戌日记》对此事也记载详细。根据袁世凯的记述,当时谭嗣同向他出示了一个“武装暴动计划”的草稿,那是一张名片大小的纸片,上面的内容是:荣禄密谋杀害皇帝,大逆不道,如果不除掉这个人,皇帝的皇位不能保,性命也不能保。袁世凯20日面见皇帝的时候,请皇帝下一道手谕,命令袁世凯带兵去天津,见到荣禄,将皇帝的手谕宣读,然后把荣禄就地正法。袁世凯代替荣禄为直隶总督,再以总督的名义把荣禄的罪行公布于众。接着,查封邮电局和铁路局,迅速带兵进入北京,以一半兵力围颐和园,另一半兵力守卫皇宫,这样大事就算成功了。

袁世凯问谭嗣同:“围颐和园干什么?”

谭嗣同回答:“不除那个老朽,国家不能保!这件事我来负责,你就只管把颐和园围住就行,其他的不必问了。”

袁世凯后来回忆道,他当时的感觉是“魂飞天外”。

袁世凯想拖延时间,让脑子冷静下来,然后决定自己把赌注到底押在哪一边。他说:“我的军队的枪弹火药,全部由荣禄掌握,而各营的官兵也多属荣禄的人,等我回天津后选一些可靠的将官,再准备点弹药。”

就在谭嗣同策动袁世凯围迫颐和园的时候,康有为在他的房间里一夜忐忑不安。凌晨,内城城门一开,康有为就赶快进城探听虚实,他听到的是“袁不能举兵”的消息。

康有为看见在内城街道上行进的部队官兵的装束很特别,头缠着白布或者头戴白帽——应荣禄的命令,董福祥部的甘军昼夜兼程现在已经到达北京。

绝望的康有为知道现在惟一能够挽救时局的就剩洋人了。他立即去找那个英国人李提摩太。当李提摩太陪他到达英国公使馆的时候,才知道英国公使窦纳乐到北戴河避暑去了。他又去找美国公使,而美国公使正在西山休养。在这个万分紧急的早晨,满脸恐惧的康有为找到的洋人只有伊藤博文。他请求伊藤博文向慈禧太后说情,希望太后能够回心转意。但是伊藤博文告诉他希望渺茫。

几近绝望的康有为回到住所,总理衙门章京李岳瑞来了,告诉康有为一个消息:英国军舰正在天津大沽口海面上游弋。英国军舰开到天津海面的理由是“保护中国”——谁都知道,英国人从来没有“保护”过中国,他们要保护的是自己的在华利益。

已经神智混乱的康有为立即向皇帝递上一个奏折,内容是“联络与国,实行合邦”。这是康有为给光绪皇帝提出的最后一个建议,也是最荒唐的一个建议:“联合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为合邦,共选通达时务、晓畅各国掌故者百人,专理四国兵政税则,及一切外交等事,别练兵若干营,以资御侮。凡有外事,四国共之,则俄人不敢出,则德、法无所附,势必解散。”(宋伯鲁:《事变日亟请速简重臣结连与国以安社稷而救危亡折》,《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第170页。)

这真是穷极无路的文人才能幻想出来的“政策”。帝国的知识分子们虽然先于国人了解了一些外部世界,但也仅仅是刚刚接触而已,他们在封闭的国度里对整个世界秩序是无知的。于是,康有为并不担心日本、英国和美国愿不愿意与中国“合邦”,他担心的是自己的皇上嫌“合邦”的名义不好听,会以为或许有点“卖国”的意思,为此他规劝道:“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诚天下苍生之福矣。”

“联合英美日”其实是洋人出的主意。英国人李提摩太向康有为出示了一张地图,上面画着西方各国瓜分中国的形势,其中在中国的北方,一只黑熊占据了地图的绝大一片。李提摩太建议中国必须和日、美、英三国实行“联合”,抵抗住俄国人才能使中国不致亡国。这个英国人的建议与康有为给中国皇帝的奏折的区别在于:康有为没有把英国人的心思看明白。按照李提摩太自己的说法,他的真实意图是:争取在一年之内,“把中国的全部行政管理移交给英国,并且使英国独享改组和控制陆海军各机构、修筑铁路、开发矿山的权利,而且还要加开几个新口岸,对英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