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魏征的最后几年(第5/6页)

唐太宗之所以这么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辟谣,然而,这却是魏征没想到的。他不愿意去东宫,也不愿意辅佐太子,六年前,他都要请辞,无奈在唐太宗的竭力挽留下,掌管门下省,如今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辅佐储君的重任,自己怎么敢承担?于是上前说:“陛下,臣患眼疾,实在无力辅佐太子啊!”

“魏爱卿,汉朝的太子是四老辅佐,朕如今也只能靠你了,你患病,朕是知道的,但即便你卧病在床,只要你任太子太师,就是在保全太子啊!”

唐太宗说得很真诚,那刻的他已经意识到,想要挽救太子,避免储位之争引发悲剧发生,他唯有靠魏征了。

魏征深知唐太宗的心意,虽然心里不甚情愿,却也只能叹口气,再次打消了功成身退的想法……

(3)

人算不如天算,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唐太宗任魏征为太子李承乾的太师后不久,魏征便卧床不起了。

得知魏征卧床不起时,唐太宗还有些不相信,以为魏征是在装病,不想去东宫。为了验证真假,派中使去魏府探病,旨在以探真假。不过,当中使将魏征家里的情况一一汇报给唐太宗时,唐太宗沉默了,甚至眼圈发红,双眼含泪。

第二日,他令人将宫里准备为他修建小殿的建材,运到了魏府,用以给魏征建大屋。

“一个大唐宰相,朝廷重臣,怎么能住得那么寒酸?”

原来,中使去魏府后发现,魏征不仅病卧在床是真,而且魏府虽然不至于是“家徒四壁”,却也家什陈旧简陋,房屋窄小,连正寝都没有。

“朕亏对魏爱卿啊!”唐太宗说这句话时,眼眶溢满了眼泪,“让太医去给魏爱卿诊治吧,用最好的药。”

然而,太医虽然上门诊治了,也用上了最好的药,可魏征的病依然不见起色。

“你们怎么搞的?皇后生病你们医不好,现在魏爱卿生病你们还是医不好!”唐太宗对着几位太医大发脾气,“如果你们再医不好魏爱卿,朕要了你们的命!”

唐太宗又气又急。如今几位皇子间明争暗斗,自己正为此焦头烂额,且朝中政事那么多都需要魏征拿主意,他怎么可以生病?当然,更让他害怕和不敢接受的是,一旦魏征有个好歹,像皇后那样撒手人寰,离自己而去,自己岂不又失去了一只臂膀?

魏征不能死,必须活着。

可太医不是神医,几位太医拿出了浑身解数,魏征的病情依然不见起色。

“你就住在魏府,每天向朕汇报魏爱卿的病情!”唐太宗吩咐中郎将李安俨说。

中郎将李安俨去了魏府,也每日准时汇报魏征的病情,情况不容乐观。

“父皇,师傅(老师)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儿臣想,要不给师傅冲冲喜,指不定师傅的身体就康复了!”太子李承乾对唐太宗说。

对太子李承乾来说,他想让魏征身体康复的心情,甚至是甚于唐太宗的。在他觉得父皇要废他,立弟弟李泰时,父皇任魏征为他的太师以及朝堂之上的那番话,让李承乾松了一口气,对父皇的怨恨也减少了很多。因为他知道,依父皇对魏征的信任,魏征做自己的老师,自己的储君位也便牢不可破了。因此,虽然魏征在刚刚被任命后便生病了,可太子李承乾依然将他视为自己的老师。

唐太宗眼见魏征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又无计可施,听了太子李承乾的话,眼睛一亮。

“这倒也不妨试试!”他说。不过,又要用什么来为魏征冲喜呢?

“父皇,师傅的儿子魏叔玉和妹妹新城公主(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女儿)年纪相仿……”

太子李承乾的话还没说完,唐太宗便笑了。

“看来,皇儿早有打算!甚好!甚好!”唐太宗高兴地说,“走!和朕一起去看看魏爱卿,把这个喜讯告诉他!”

太子李承乾好久没听到父皇这么夸自己了,也很高兴。

于是,唐太宗携太子李承乾去了魏府,并将要与魏家做亲家的事告诉了病床上的魏征,魏征看到皇上和太子一起来探病,很是感动。在得知皇上要将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且是为了给自己冲喜时,更感动了,含泪道:“陛下能来微臣寒舍,微臣感动不已。只是,微臣还有一事想说,不知陛下答应否?”

“有什么事,爱卿就直说吧!”唐太宗握着魏征的手说,“朕都答应!”

“陛下,微臣这一病,怕是不能再为朝廷效力了,微臣觉得,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都有宰相才能,还望陛下能重用他们!”

魏征说这话时,已经预感到自己时日不多了,唐太宗一听他这么说,猛地想起了长孙皇后临死前的那番遗言,禁不住又是一阵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