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谋逆(第34/39页)

和谈使者刘文静带着数量不少的金银珠宝,以及李渊的亲笔信上路了。

结果是,那突厥始毕汗因无功而返正沮丧呢,刘文静去了。看了李渊的信,他想,这次出兵两万都没能拿下太原,看来这太原并不好打,一旦和李渊为敌,孰赢孰输还真不好说。再说了,刘武周和李渊比,李渊不管哪方面都强过刘武周,与其和刘武周合作,倒不如和李渊合作。何况,那李渊的夫人窦氏还和他们突厥有渊源,如今,李渊亲自写信求和,还带了那么多的珠宝,很有诚意,自己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就这样,李渊稳住了突厥,和突厥暗自达成了和平协议。当然,这也是后话。

李渊的空城计,堪比诸葛孔明的“空城计”,李渊此计也起到了一石二鸟作用,不仅吓退了突厥,也吓退了刘武周……

第七节 晋阳起兵

(19)

李渊的空城计彻底打乱了刘武周的计划,他哪里会想到,突厥会不战而败?在他领着兵,向太原方向进发,等着太原方向传来“烟火”信号,然后一鼓作气拿下太原,将太原的资源和财物与突厥瓜分,进而进攻长安,成为真正皇帝的时候,却传来突厥退兵的消息。

“退兵?为什么退兵?”刘武周当时被这一消息打懵了,突厥如果与李渊父子交战,输了,他是可以接受的,甚至还希望这样,反正李渊就是打败了突厥,也损失不小,到时候他拿下李渊,也就没那么吃力了,而拿下太原也不必和突厥平分。可现实是,突厥没动一刀一箭就退了。

刘武周原本不算是个野心家,可自打和部下杨伏念、张万岁、尉迟恭将马邑太守王仁恭杀了,自己做了马邑留守,又有那么多人投奔他时,内心的欲望急速上升,原来,自己是有人格魅力的,是有王者之风的。

他哪里知道,投奔他,不是因为他的魅力,而是因为那些人有反隋想法,既然他撤大旗要反隋,他们就投靠他,一起反隋,即使不是他,别的任何人,他们也会投奔的。

欲望和自信心极度膨胀的刘武周,不再满足于做马邑太守了,他要夺取天下。兴许只是因为兴奋,需要庆祝自己的胜利,他开仓放粮,而这个做法,又正好迎合了百姓的需求,马邑的百姓以为他们找到了一个为百姓着想的“首领”,以为他能带大家摆脱贫穷和战乱,拥戴他的声音更响了,起义军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当一个人的能力配不上他的野心时,结果肯定是悲剧的,刘武周没有这样的智慧看清这些,可他也不笨,他清楚地知道,若想称王称帝,面临的“敌人”还有很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靠他自身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于是,他想到了依附突厥。

为了给突厥献上一份大礼,他在攻占雁门后,又趁势攻破楼烦郡,得汾阳宫。

汾阳宫里的宫女,也就成了他讨好突厥,献给突厥可汗的礼物。突厥本就和隋朝廷势不两立,战争不断,再一见到这些娇艳欲滴的美女,怎有不答应的道理?于是,突厥可汗当即回礼,赠送一批战马给他。

有了突厥的支持,刘武周觉得自己是如虎添翼,自信全来了,一鼓作气又攻下了定襄。想必是觉得刘武周还有很大利用价值,突厥直接册封他为“定杨可汗”,而刘武周也自称皇帝,改元天兴。

既然当了皇帝,就不能当小皇帝,要当大皇帝,想当大皇帝就要攻长安,推翻隋朝。可要攻入长安,他又必须过李渊父子这一关。李渊父子不好对付,刘武周知道,他甚至觉得自己只要攻进太原,拿下李渊父子,自己离攻入长安也就不远了。

当然,对于李渊父子这块硬骨头,刘武周知道单靠自己的力量不行,于是继续向突厥寻求援助,用财物利诱突厥。突厥在刘武周的一个个许诺面前,胃口越来越大,于是决定带两万兵马,配合刘武周攻太原。

突厥打前阵,刘武周随后带兵前来支援,这是刘武周当时和突厥首领谈好的。这么安排,两方各有自己的考虑,都在打自己的如意算盘。突厥觉得如果不靠刘武周的支援攻下太原,那么太原就是他们的了,如果是在刘武周的支援下攻下的,他们也是头功。而刘武周呢,想的就更好了,他想“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他知道,突厥兵力强悍,与李渊父子的太原兵相遇,必定是场殊死搏杀。不管哪方赢,双方都将元气大伤,对他都是有利的。到了那时候,他再带兵马出场,不管是灭突厥还是灭李渊,不都是分分钟的事?

只可惜,他的如意算盘被李渊的“空城计”破坏了。突厥不敢贸然攻城,为了保险,他撤了兵。那时候,刘武周还不知道李渊随后就会和突厥求和,自己被晾在一边,如果知道,说不定会被气得当场吐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