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抄检东宫,媚娘扳倒李贤(第3/9页)

其实不只李治,朝廷上下对太子近来的行为都颇有非议,尤其是东宫官员。刘讷言、格希元、高政、韦承庆等辈,他们亲眼目睹李贤越变越坏,刚开始大家以为这是太子为消解天皇猜忌而采取的策略,然而他的行为却越来越过分,此时所有人都能感觉到天皇对太子寻欢作乐的不满了,李贤却丝毫没有收敛之意,尤其令人难以启齿的是他对赵道生的宠爱。龙阳之风古已有之,有此嗜好的帝王将相多的是,但这终究不是光彩之事。可李贤对赵道生的宠爱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食则同案,卧则共枕,出双入对,打情骂俏。

东宫僚属们实在看不下去了,纷纷向李贤上谏,李贤的反应却甚是不屑。太子司议郎韦承庆为此特意写了一篇《谕善箴》,李贤看后大加赞赏,可放下文章依旧和赵道生我行我素。韦承庆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恐惧——五十年前大唐王朝曾有一位太子,那位太子丰姿峻嶷、文武双全,同样曾被父皇寄予厚望,同样有一批诚心拥戴他的宰相和东宫属官,可后来那位太子在谗言和父皇严厉的训教下性格日益扭曲,变得纵情声色、嬉戏无度、不务正业、不听劝谏,沉溺断袖之爱,最终走上一条不归路……而现在,李贤跟那个人越来越像啦!

作为韦思谦之子,韦承庆觉得自己该秉承父亲正义敢言的作风,作为东宫司议郎,他的职责是侍奉规谏、驳正启奏,有责任匡正太子过失。想来想去,苦口婆心不若釜底抽薪,干脆上书天皇铲除佞幸,一劳永逸绝此后患。

可他万没想到,出于一片赤胆忠心所上的这份奏疏,最终竟成了太子的催命符……

二、抄捡东宫

观风殿内寂然无声,群臣已散朝而去,唯有二圣肩并肩坐在龙书案前,而案上就摆着韦承庆的奏疏——李治的眉头已经拧成个大疙瘩,却始终不发一语,媚娘则低头摆弄着腕上手镯。

然而关心的人未必真能窥透,貌似不关心的人未必真不在意。

“不像话!”过了许久李治才发作出来,“这小子越来越不像话!光是放纵玩乐还不够,竟还有这等丑事,和一个……这简直是丢皇家的脸!”他觉得难以启齿,气得把奏疏扔到地上——其实近来他已意识到自己打压李贤有点儿过,很想收手了,但现在李贤又开始作孽。他既想教训儿子,又不忍再叱责,心里甚是矛盾。

“人家好心好意告诉咱,你拿奏疏撒什么气?”媚娘屈身拾起,又放回桌上,“此事暂放一边,我看这韦承庆文笔倒是甚佳,瞧瞧这词句。‘人之用心,多扰浊浮躁,罕诣冲和之境……’”此刻韦承庆写的这些话反而成了媚娘刺激李治怒火的利器。

“别念了!还嫌不丢人?”

媚娘把奏疏往桌上一放,大大咧咧道:“嗨!你也别生气,其实他跟这个赵道生的事我早就听人议论过,没当回事,就没跟你提。”这话半真半假——赵道生之事她确实早听周思均汇报过,但绝非不当回事,恰恰相反她觉得此事太重要,是个不错的杀手锏,计划留待关键时刻将之抛出,现在紧要时刻到了,大事成不成就看今日了!

“没当回事?”李治越发动气,“整日里贤儿什么闲七杂八的事都跟我念叨,这反倒不说?这关乎东宫声誉,若传扬到市井,叫百姓怎么看待太子?”

媚娘嫣然一笑,信口道:“从古至今这等事多了。汉武有韩嫣;汉哀有董贤;魏明帝曹叡和曹肇是同族兄弟,两人还不清不楚的;西燕威王慕容冲还给苻坚当过男宠呢,有什么大不了的?就是本朝不也出过这种事吗?当年……唉!不说了。”

这句话不说出来比说出来更厉害,大唐朝确实出过一位有断袖之癖的贵族——正是李治的大哥李承乾!

媚娘见李治已渐有惊恐之色,又故意开玩笑道:“听说陛下当年在东宫时有个车夫叫安毕罗,长得很英俊,你待他也极恩宠,群臣看了都妒忌,是不是你们也……”

李治根本没听见媚娘说的什么,他已心乱如麻——当年李承乾和男宠合欢的事他亲见亲闻,而今李贤也有此癖好;当年李承乾因失爱于父皇自暴自弃、纵情声色、游猎无度、不听劝谏,现在李贤似乎也快这样了,而李承乾最终发展到阴谋叛乱,想篡夺父亲的皇位!

媚娘在旁窥伺知道时机成熟,终于说出了酝酿很久的话:“陛下若实在看不过去,索性把这个赵道生抓起来,顺便审问一下,看东宫还有什么不才之人,都一并处置了,再给贤儿重新派几个贤良君子,不就行了?”

李治的双眼缓缓从奏疏上移开,抬头看着媚娘。

媚娘继续道:“既有奏疏,正可派御史大夫高智周处置此事。另外我荐裴炎共预,他是个老实的读书人,不会为难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