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媚娘巩固后位,毒死贺兰敏月(第7/9页)

无论如何各种隐患算是暂时消弭,东都乾元殿也落成了,李治君臣安然启程,一路饱览大好春光,享受着各州县的贡奉,行进了四十多日总算到达洛阳。

相较长安,洛阳似乎更显繁华,再次来到这里二圣都很愉悦,尤其媚娘更觉亲切——洛阳城是她外公杨达时任隋朝宰相时主持修建的,她父亲武士彟曾为这项工程贡献木材,她堂舅杨恭仁曾任洛州都督;贞观十一年她也是在这里第一次蒙受天子宠幸,更何况八年前李治和她就是借东巡之机瓦解了长孙无忌、韩瑗等人的权力,从而使她稳固中宫之位,逐渐走上政坛的前台。洛阳堪称媚娘的福地!

圣驾行进在驿道上,卤簿齐整、警跸森严,距离东都尚有十余里,禁军将校便来禀报,洛阳官员以及提前到达的王公贵戚已在驿亭列队恭迎。李治闻报不敢怠慢,立刻弃辇换马,回过头来却见媚娘也匆匆忙忙下车,在内仆令搀扶下攀上马背——自古以来从来没有皇后骑马接见大臣的规矩,但她既已跨出后宫与皇帝合称二圣,便处处与李治争锋,谁也不敢指摘她的行为有违礼法。

李治无可奈何等了片刻,待她整理完衣裙赶上来,两人并辔列于队伍前面,刚抖开缰绳却听西面传来一阵嘶鸣,继而人群骚动了起来,几个宦官慌里慌张嚷道:“英公跌下马啦!”

二圣颇感意外,赶忙驰过去看,见李浑身尘土扑倒在地,他那匹受惊的马兀自腾跃,两三个宦官合力才拉住,群臣也都簇拥过来,大伙儿儿七手八脚将李搀扶起来。

“英公无恙乎?”李治很是关切。

李急忙拍去身上灰尘,仓皇道:“臣不慎惊驾,死罪死罪。”

“这有什么罪不罪的?您老无碍便是家国之福。”

“谢陛下体恤。”李摔得并不重,只是腿略有些跛,但他眼中却流露出一丝凄凉的神情,怆然抚摸着马背,发出一声细若游丝的叹息——昔日威震突厥、扫平江淮的大将军竟在移驾东都的路上跌于马下。七十二岁,英雄老矣!

媚娘眼明心细,猜透了他心思,忙安慰道:“英公勿忧。常言道‘惯骑马惯跌跤’,这算不得什么。您龙马精神、老当益壮,万岁还要靠您威服蛮夷捍卫江山呢!”

李赧然一笑,手捋皓髯道:“臣受三代君王厚遇,当鞠躬尽瘁效节而终,不敢言老。但娘娘有所不知,臣征战一生不曾落马,况此马骑乘多年未见差失。今日无故惊跃,于微臣恐非吉兆。”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李治点手唤过范云仙,“速去牵一匹朕的御马来,赠与英公骑乘。”

媚娘不甘于后,也道:“英公衣袍破了,到洛阳后速命有司赶制一套新的一品官服,不可耽误他老人家随驾封禅。”

“小臣记下了。”李君言连忙应承——如今皇后的命令跟圣旨差不多,谁敢不从?

李千恩万谢,君臣二次上马。此处距驿亭已近在咫尺,只行了几步就见前方旌旗林立、衣冠如云,数百迎驾之人跪在路中央,高呼万岁之声直冲霄汉。李治端坐马上不疾不徐,至近前才赐众人平身,放眼望去,徐王李元礼、韩王李元嘉、彭王李元则乃至虢王李元晓、滕王李元婴等皇叔都已到齐;他同辈分的兄弟如今在世者有六人,蒋王李恽、越王李贞、纪王李慎、赵王李福、曹王李明五人已至,独缺六哥李愔——当年长孙无忌以所谓“高阳公主谋反案”大诛异己,对李治皇位最有威胁的吴王李恪被缢死,蜀王李愔因是李恪同母弟,被贬为庶人流放巴州。但无忌败亡后李治对此案的态度却很值得玩味,虽然也赦免了一些获罪之人,却始终没有翻案,李愔只被封为涪陵郡王,至今居于流放地,不能参与封禅。

李治一一向宗室诸王微笑致意,别人还倒犹可,却见十弟李慎身着素服、腰系孝带,满脸悲苦之色,不禁惊骇:“吾弟何故如此?难道太妃……”

龙生九种,有李元婴、李恽那等荒淫之徒,自然也有出类拔萃之辈。李慎乃昔日韦贵妃之子,与燕贤妃之子李贞齐名,这两人是诸亲王中最具贤名的,才华横溢、谦逊知礼,极得臣民尊敬,李治待他们也很优厚。今天李慎方寸已乱,听皇帝问起顿时流下眼泪,扑倒在地:“母妃随我同来赴会,离开荆州时还好好的,哪知半路染病,还没到洛阳就……”话未说完就伏地大恸了起来。

“唉!”李治双手相搀,好言宽慰,“吾弟莫哭,这是她老人家的寿数。你至忠至孝天下尽知,无愧于先人,不要太难过。”话虽如此,他眼眶也开始泛红了。

媚娘也不禁面色凄然——韦贵妃端庄大度、驭下有恩,昔日待她不薄,而且其女临川公主也与她关系很好,故而十分惋惜。能随驾封禅是数百年都未必一遇的殊荣,韦妃却死在最后的旅途中,命不由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