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处心积虑,王莽篡取汉室江山(第8/14页)

王政君的几个兄弟因为有皇太后撑腰变得飞扬跋扈起来,甚至都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一次,成帝在宫内宴请太后的五弟(成都侯王商)。席间,王商竟大胆向成帝提出了一个非常过分的要求,说自己体肥怕热,皇上的明光宫三面临水,十分凉快,想借住一夏避暑。在武帝时代,这恐怕连想都没有人敢想,但汉成帝因为纵容王家,居然答应了舅舅的这个要求。过了一段日子,汉成帝到王商家做客,见他的后苑内有一个巨大的水池,池中水波滔滔,水上还能行船。成帝觉得奇怪,这附近哪里来的这么多水?一问,才知道王商竟然将长安城墙凿穿,引城外河水注入府内。汉成帝内心很震惊,但是他并没有责怪王商。

又有一次,成帝微服出访,去太后七弟曲阳侯王根家里做客。一进门发现王根家的后花园假山上有一个楼台,跟未央宫内白虎殿一模一样,这在当时是要杀头的。成帝脾气再好也忍不住了,立刻派人追查车骑将军王音(王凤的堂弟)。王商和王根这才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给汉成帝写了一封奏折,自请割鼻,向太后谢罪。成帝没有批准,主要是觉得这样做太不好看了,他们毕竟是太后的亲弟弟。他下诏给丞相薛宣,要他去查查汉文帝时外戚薄昭自杀的事情。王家兄弟知道后惊呆了,感觉一向温顺的汉成帝认真起来也蛮可怕的,于是一个个自负斧钺跪在宫门外准备自裁。结果王太后一哭二闹三上吊,最后这事不了了之。

王氏家族崛起之后,势力日见膨胀,不仅朝廷里满是王氏一族的人,连各郡国的地方长官也大多出自王氏门下。由于王凤是汉成帝的长舅,成帝对长舅自是宠信有加。为了巩固王家的地位,王凤不断在朝堂上排除异己,甚至逼死了当时的丞相王商(与王凤的五弟同名)。

有一年秋天,长安城外洪水泛滥,城内百姓纷纷逃命,王凤赶紧劝成帝和皇太后也收拾东西去避灾,大臣们也都见风使舵,纷纷附和。只有丞相王商说洪水不可能来得那么快,叫大家不要惊慌。没过多久,洪水真的退了。成帝就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责备王凤大惊小怪,同时又夸奖了王商。王凤觉得丢了颜面,自此便恨上了王商。后来王凤的亲戚犯了罪,正好落到王商手里,王凤就去说情,结果王商不买账,坚持要按规矩来。王凤被逼急了,就去跟史丹勾结,一起诬陷王商。迫于王凤的压力,成帝罢免了王商的相位,还把他和家人都赶出了长安城。三天后,王商吐血身亡。

王莽——高智商的“官二代”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是王政君的侄子,其父王曼早死,不久哥哥也因病去世,刘骜即位后王氏一门唯有他家没有封侯,因此家里条件也不怎么好。王太后也常惦记着王莽这个小侄子,当年自己没能力帮助他们,如今自己尊为皇太后,所有的族人都跟着自己沾了光,唯独二哥家的孩子,孤儿寡嫂无依无靠。王太后总是在成帝面前提起这件事,要成帝怜念王莽一家。同样是晚辈,那些跟着自己沾光的兄弟家的孩子个个都是一副得意洋洋、不可一世的姿态,相比之下,既没封侯也没封爵的王莽一家依旧清贫。每次想到这里,皇太后都觉得内心焦急不安。

事实上,王莽虽然成长条件比不上其他兄弟,但是在皇太后众多外甥当中,他却是资质最佳的一个。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由于哥哥王永出仕后不久就病死,王莽将哥哥的儿子王光视同己出般地养育。由于未领食邑,王莽家的生活品质不如堂兄弟们那样宽裕,虽然如此,他却出钱让哥哥的儿子去读书,还时常让王光带些礼物馈赠给他的老师和同学。

在王氏家族的势力如日中天的时期,顶着皇太后外戚的身份,却过着平民生活的王莽备受关注,更何况他为人处世德才兼备,受到了当时百姓的一致好评。

公元前22年,大司马王凤病倒,病情很严重,王莽整天在跟前悉心照料,让王凤很感动。成帝听说母舅病了,亲自到病床之前探示,一边安慰母舅道:你死后,我会让你的弟弟平阿侯王谭继任大司马大将军这个国家最高之职。然而王凤却很出人意料地黑了自己弟弟一把,反而向汉成帝推荐了王莽,而且还自愿把自己的封地分给他一部分。

没多久,王凤去世,王莽升为黄门郎,后晋升为射声校尉。六年后,公元前16年,王莽终于被封为新都侯,这一年他三十岁。

公元前15年,大司马王音因病去世。按正常的升级顺序来说,接任大司马之位的应该是成都侯王商,继任的应该是平阿侯王谭,但是这两个人都不太幸运,于两年前已经去世。接下来应该轮到王立接任为大司马一职,但王立此时因行为不检点被人告发,所以大司马这个机会跳到再下面的弟弟王根头上。王根由于身体不好,多次向汉成帝请求辞职,回家养老,汉成帝挽留几次最后也同意了。当时,居九卿之位的外戚当中,以淳于长的地位最高。淳于长与王莽是表兄弟关系,太后王政君是他的亲姨妈,而王政君又是王莽的亲姑妈,并且,与王莽一样,淳于长是通过王凤的推荐,走上了仕途。然而,淳于长这个人比较贪心,在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件事情,最终使自己失去了竞选的资格,并且丢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