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清宫外史下 第七一章(第9/15页)

“这……,”全庚想了一下答说:“这也好办。我先请问,你加捐道员的部照,什么时候可以下来?”

“大概还得十天工夫。”

“十天加十五天,一共二十五天。你借据上的日子,扣准了写第二十五天的那一天。到那时候,如果已经说妥了,可是上谕还得有几天,我们就再换一张借据。”

玉铭细细想了一遍,认为这样做法,也很妥当,便点点头说:“好的,但望在二十五天里头成功,借据有用。万一你那里行不通,我另外再走路子,补缺的日子不对,这张借据自然就作废了。”

“正是这么说。”全庚很郑重的叮嘱一句:“但有一件,‘法不传六耳’,玉掌柜,咱们俩的心腹话,你可不能跟第三个人说。”

“是,是。我懂!”

※※※

懂是懂,做不做又是另一回事。玉铭当天就把这件事跟恩丰说了。事实上也非告诉他不可,不然两面进行,各自居功,岂不要花双份的钱?

恩丰心里自然不舒服。但跟玉铭的交情太深,不能拂袖而去,只埋怨他说:“二哥,你就有路子,也跟我商量商量再说。如今让我怎么跟高道士交代?再说,明摆着是撞木钟的事,只为你有张借据在人家手里,就不能不搁下来,等他二十五天。不然这笔帐算不清。可是,这一来夜长梦多,万一这二十五天之中另有变化,让别人占了先,你不是白白耽误了?”

“是啊!”玉铭很不安地,“倒是我太冒失了。”说着,便即变换脸色,陪个笑又说:“做哥哥的错了!老兄弟,你怎么想个法子挽回过来吧!”

恩丰紧皱眉头,思索了好半天,叹口气说:“谁叫咱们是磕过头,换过帖的?只好我老着脸去碰钉子了。”

“老兄弟,我知情,我知情。”玉铭连连拱手。

于是恩丰赶到万福居去访高峒元。他用的是釜底抽薪的激将法,相当毒辣,一方面警告高峒元,这行“生意”,有人来抢了,如果不是上紧巴结,逐渐会没有人上门请教,一方面又劝高峒元鼓动李莲英去对付王有,不论软哄硬压,反正唯一要坚持的宗旨,就是除却高、李这条路子以外,不准有任何人做这行“生意”。

“不用理他!他有他的能耐,我有我的神通,大家走着瞧就是。”

高峒元看来处之泰然,其实颇为担心。因为他在宫中的相知也很多,谈起来都说珍嫔相当得宠,大概等不到慈禧太后六十万寿,加恩宫眷,晋位晋封之时,就会封妃,此人果然如恩丰所说,有王有居中牵线策动,向皇帝求官要缺,可真是一个劲敌。

为此,特地派人通了个信给李莲英,鼓动慈禧太后传懿旨,将他召入宫中去讲解修炼的道法,找机会私下见了面,将珍嫔亦在替人打点谋干,以及全庚向玉铭去兜揽的经过,细细地告诉了李莲英。

“这可是想不到的事。景仁宫的那位主儿,年纪还轻得很,怕不敢这么做吧?”

“可是有王有在中间捣鬼,日久天长,难免动心。”高峒元说:“好兄弟,这个消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尤其是玉铭这件事,我的面子可丢不起。”

“你别忙!我保他不能成功。”李莲英沉吟了好一会,微微笑了,笑得很诡秘,也很得意。

“怎么?你有什么绝招?”

“也不能说是绝招。景仁宫那位,如果是厉害的,就别开口,一开了口,她就输定了。”

“这话怎么说?”

“就要她开口,咱们省好多事。”李莲英附着他的耳朵,道明了其中的奥妙。

“真是妙!”高峒元抚掌大笑,“能把那王有、全庚什么的气死。”

※※※

从这天以后,李莲英便特别注意皇帝来请安的时候的行动,更注意由皇帝那里送来的“黄匣子”。慈禧太后虽已归政,但重要的章奏,皇帝依然派人装在黄匣子里,送给她过目。

凡有黄匣子,都由李莲英亲自照管,虽不敢先打开来看,但伺候慈禧太后看奏折时,只要稍微留点神,便能知道。他特别关心的是吏部的奏折,因为官员调补和处分都由吏部议奏。四川盐茶道的参案,自然亦由吏部处理,所议的处分是革职。

“这个缺可不得了。”慈禧太后自语着,“两年工夫,搂了三四十万,那里找这么好的缺去?”

这是在谈议革的那盐茶道被参的缘由,李莲英装作不解地问道:“老佛爷说的那个缺呀?”

“四川盐茶道。”

“原来就是这个缺!”

听他语声有异,慈禧太后便看着他问:“这个缺怎么样?”

“奴才也是听来的,不知道真不真。”李莲英放低了声音说。“听说有人在想这个缺,愿意出五万银子。这个人的名字,奴才不知道,只知道是个木厂掌柜。如果有这回事,老佛爷可得防着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