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改道(上)(第3/3页)

进入山西之后,就是毓贤的地盘,山西一省兵力,都受其节制。端王虽死,大阿哥还在,端王的一兄一弟也在,如果这些人联手兵谏逼宫,倒是不可不防的一件大变故。

她点点头“我想,毓佐臣还不敢做出什么神佛不容的事来。再说,他就算想要做,我们手上有武卫右军,还怕他不成?就他的豆腐兵,我看来了也是送死。”

“老佛爷圣明。这武卫右军对抗山西的兵,自是绰绰有余,可是既要他们防范洋兵追击,又要防范山西兵,就成了腹背受敌。既要防友,又要退敌,实在是太为难了些。再说,毓佐臣是山西的巡抚,他只要在粮饷上想一想办法,拖延一二,这右军的日子,就难过了。”

“可如果不去陕西,我们又到哪去?”

韩荣道:“这支新到勤王之师带着报纸,奴才看到了他们带的一份万国公报,上面有联军元帅瓦德西的一句承诺。说普鲁士百姓在山东境内始终得到保护,毫无危险,普鲁士皇帝甚为感激。又因为山东境内并无飞虎团出没,因此普鲁士军队绝不会入境剿匪,两不相犯。”

慈喜闻听就知,韩荣的意见,是避祸山东。从武卫右军的战斗力看,山东倒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山东的洋人很多,且又守着阿、普两国的领事,这又是让她不放心的地方。当初之所以选择陕西,就是图那里没有领事馆,且由山西接济粮饷方便。山西表里山河,地形易守难攻,退到陕西,敌人追不过去。

再者,陕西巡抚鹿传霖(本位面时空应为端方,架空,所以端老四滚粗了。)乃是韩荣岳父的门生,与他的关系比袁慰亭要近的多,到陕西巡幸,于韩荣的利益远大于去山东。是以他站出来反对这一点,倒是让慈喜很为意外,考虑的也比较认真。

“山东有很多洋人。还有领事馆,我可不想跟那些洋人交涉。”

“这一点奴才也想过,不过洋人已经答应两不相争,就不会食言。只要我们不向洋人进兵,洋人就不会来骚扰两宫。而且山东是阿、普两国势力范围,没有他们同意,其他国家绝不能进入山东,否则就成了与这两国启衅。老佛爷在山东,也可以遥制京城,这交涉的事,也就不至于让庆邸和章少荃一手遮天。该怎么谈,怎么定条件,老佛爷可以做主。若是到了陕西,鹿翁是旧派人物,陕西的电报不发达,想要约束和谈,恐怕就很难了。”

慈喜思考了一阵“你先下去,这事事关重大,我想想再说。”

韩荣是她的心腹,她不会怀疑其进言的真实性,而内忧外患的考虑,也让她不得不重新权衡一下去陕西的得失。但是,该当如何决断,她也拿不定主意,最终的决定,还是要问计于李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