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改道(上)(第2/3页)

等到小德张退出去,他向慈喜问道:“亲爸爸,刚子良殉国,这该如何议恤?”

“随便吧,反正他这典恤也留不住,就是走个过场。洋人不会放过他,现在人死不结仇,可是将来追荫夺恤,是必然之事。所以怎么抚恤都不为过,可怎么抚恤,也都留不住。比起死人,我们得关心活人。这活的人怎么赏,才是你该想的事。”

刚烈之死,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替两宫挡刀,以身代主。结果死后居然如此凉薄的对待,让天佑帝心内一阵发寒,看来母亲依旧是那个冷血而又强势的老妇人,并未因身处逆境而有所改善。

至于封赏赵冠侯,他自然没什么兴趣,可是得罪太后,也没有这个胆量。他犹豫一下,试探道:“亲爸爸,您是说要赏赵冠侯?谙达那里,已经去办了。”

“他那是赏东西,这种功劳,是赏东西就行的?他岁数小,这是个短处,可是功劳在这,若是救驾之功,如此草率的赏赐,将来,就别指望还有人为你出力报效。这个道理要是闹不明白,你吃亏的时候,还在后头呢。赏戴头品顶戴,赐号果勇巴图鲁,世袭骑都尉,另给他的一标人马颁赏银五万两,以做犒赏。银子,就从各省报解饷银里出。”

她看看门外,目光变的冰冷起来。“从哥萨克骑兵那里抓到了一个辅国公家的包衣,这事你也知道了,你觉得,要是没有赵冠侯,没有袁慰亭,没有武卫右军,咱娘两个现在还能坐在这说话么?你心里不忘那点旧日的过节,我也都知道,可是你不忘,也得忘。你可别想着一手折了咱大金最后一根顶梁柱,我是不会答应的。”

“儿子不敢,亲爸爸只管吩咐,儿子一概照做。”天佑帝斗胆进言,立遭驳斥,心知慈喜的倾向性已经很明显,自己想要阻止也阻止不了。现在只能看着武卫右军一家独大,自己这个皇帝,都不能制衡了。

就在这时,李连英进来递了牌子,慈喜立刻叫起。她是与韩荣的独对,并未让天子参与,见面之后,先问了庆官的病情,随后韩荣奏道;“老佛爷,武卫右军打的很好,可是其他各军,打的都不成话。好多散兵游勇,不敢与洋人交战,遇敌即溃,现在又不肯回归建制,在乡间劫掠百姓,荼毒生民,有演变成流寇的趋势。”

“让赵冠侯带人去杀。这个权力我已经给他了,就不用多想。不管是谁的兵,不管是谁的门路,既然是乱军,就可以杀。这帮废物,除了吃粮拿饷,什么用都顶不上,我也不想再养这些废人,全都砍了,也让其他各军长点记性。”

“奴才遵旨。另外,奴才还有一件事,要对太后奏明,咱们的路线,臣以为不妥。”

“不妥?不妥在何处?”

慈喜对于韩荣绝对信任,不会相信他会做出任何背叛自己的事情,像是更改路线这种提议虽然有些出人意料,但她没选择发火,而是让韩荣先说明自己的理由。

韩荣小心回奏道:“老佛爷,咱们原想是巡幸西安,可是如今怕是不大好。一来,当时咱们定计时,身边有董五星和他的后军。现在董五星死了,后军被杀了很多,一部分人逃回家乡。这些人本就是被招安的强盗,没了董五星束缚,没了管束,回乡之后复又为寇。关中之地,本就有刀客横行,加上这些流寇兵匪,地面已经不再太平。而且陕西民穷地薄,财力凋敝,粮饷还赖邻省救济,支应皇差十分吃力,官吏催逼,只怕民变又起,到时两宫不安,臣等就是死罪。”

慈喜点着头“你说的我也想过,确实有这个顾虑,不过可以派其他人整顿后军,总不至于死了董五星,关中地面就没法收拾了。这个道理,我倒先记下,你且说说看,还有什么理由。”

韩荣压低了一些声音“另一个原因,就出在毓贤身上。此人在山西的行为很不端,他本就是个酷吏,又与洋人为仇,到了山西之后,变本加厉,杀戮洋人无辜,手段特以残忍野蛮。乃至用烧红铁棍,刺入洋人孕妇身下,这已不是为了杀人,而只是为了逞凶。洋人此次兴师,绝对不会容他,必会发兵去攻打山西,若是再遇到昨天那样的战事……奴才也没有太大的把握。再者,端邸乃是毓贤的举主,给哥萨克骑兵指路的,则是澜公的包衣。”

他这话一说,却正点中慈喜心病。承澜家的包衣给哥萨克带路,引领他们追杀鸾驾的事,固然可说是奴仆的个人行为,但也可以看成是其有意刺杀圣驾,给大阿哥登基扫清障碍。这两者之间具体哪个是真相,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慈喜心里,已经对这一兄一弟,以及与他们亲近的庄王承勋恨之入骨。只是现在时机不到,还不到发落他们的时候,隐而未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