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成功的代价(第7/8页)

而经过了五百年,秦王如今再一次祭祀上帝,他正是要告诉天下,秦国在历经五百年的奋斗,牺牲了无数代人之后,终于完成了祖先的宏愿。在这一刻,秦国已经在列国之上,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主宰秦国的命运,秦国即将成为天下的主人!

故事到这里就完结了吗?当然还没有,昭襄王之后,又经历了短暂的孝文王和庄襄王(有的书写作庄王或襄王)的统治时期,最后在始皇帝的时代统一了天下。

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子胡亥立,是为二世皇帝,三年,诸侯并起叛秦,赵高杀二世,立子婴。子婴立月余,诸侯诛之,遂灭秦。

秦国确实不必再担心外人,可是要担心它自己。因为秦国最后之所以会灭亡,是因为自己灭亡了自己。当秦国选择了“强道”,将“诈”与“力”发挥到极致,用欺骗和杀戮来统治天下的时候,它的命运就已经决定了。后来发生的种种故事,我都已经写在《秦始皇:诈与力的极致》中了。

如同《易经》所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吉凶从何而来?吉凶就从“物以类聚”来!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身边就会聚集一群跟你一样的人。这一群相似的人就会形成一个团体,所有的吉凶都从这个团体的性格和他们选择的道路而来。

你为了权力、富贵,可以不惜一切手段,你吸引来的也会是这样的人。你谋算别人,难道别人就不会谋算你?你为了利害可以出卖别人,难道别人就不会为了利害出卖你?天下有这样的事吗?每天你和这样的一群信奉“强道”的人混在一起,难道会有好下场吗?秦国信奉“强道”,靠着欺骗和杀戮取得了天下。问题是,你用欺骗和杀戮治国,别人也将会以欺骗和杀戮回报你。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这就是万世愚民之终极诈术,他希望能以此骗尽天下人。可笑的是,他一生最相信的李斯和赵高,还有他最宠爱的胡亥,却在他死后联手骗了他,还害死了他的继承人。

为了顺利让胡亥继位,李斯和赵高伪造遗诏,这是用“诈”。赵高为了夺权,先骗李斯,后骗胡亥;二世不愿意听任何自己不喜欢的话,所以身边的人都只好骗他,这还是用“诈”。最后赵高骗子婴,子婴骗赵高,这全都是用“诈”。上下交诈,正是秦国的君臣相处之道。

始皇帝不知道谁泄露了他的话,就把所有当时在场的人全部处死;陨石掉到地上,不知被谁刻了诅咒始皇帝的话,就将陨石掉落地旁边居住的人全部处死,这是用“杀”;二世皇帝害怕自己的兄弟姐妹、文武大臣们怀疑他得位不正,于是就全部处死他们,这还是用“杀”;到了最后,赵高想杀子婴,子婴要杀赵高,这都是用“杀”。始皇帝只是杀六国的军队和百姓,二世却连秦国自己的宗室和大臣都要杀。秦朝的统治者碰到任何问题,都用“杀”来解决。自相残杀,就是秦国最后的命运。

秦朝为什么灭亡?就因为迷信“诈”与“力”而灭亡。骗到最后没有人可骗,杀到最后没有人可杀,就等着接受最后悲惨的命运。秦国的故事,已经活生生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上位者好利,下位者自然就好利。上位者贪心,下位者就比他更贪心。上位者欺骗下面,下位者就必然用谎言回报上位者。上位者肆行杀戮,下位者只要有机可乘,也一定会用杀戮回报上位者。所以孟子才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从秦国的结局来看,难道不是这样吗?

在成功之后,始皇帝志得意满,骄奢无度,延续“强道”而不改,以为靠着“诈”与“力”就能奴役天下,传国至千万世。当时的秦朝只有两千多万人口,却要北伐匈奴、南征百越、筑阿房宫、筑骊山陵、筑驰道、筑直道,来满足始皇帝无穷无尽的欲望。结果天下人起而叛秦,秦朝不过二世就亡了。最后宗族被灭亡,宫室被焚烧,百姓被屠杀、被掳掠,珍宝被劫掠,连土地也被诸侯瓜分,这就是秦的结局。

中国传统文化喜欢讲“王道”“霸道”“强道”之分。当人们喜欢提倡“王道”的时候,就代表天下即将太平;但当“霸道”和“强道”的种子在人心中滋长的时候,乱世就将来临。不信各位扪心自问,你是不是也曾经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仁义道德都是假的,只有金钱和权力才是真的?有这样想法的人越多,乱世就会越早来临。

以“强道”治天下,让秦国在战国时代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但这条道路难道不用付出代价吗?事实上,这条道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你可以靠武力屈服人于一时,可是这只能在人心中累积悲恨怨毒,你的武力一旦衰弱了,天下人将全是你的敌人,这就是“强道”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