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成功的代价(第6/8页)

说实话,赵国是不是真的死了四十多万人,谁也不知道。但据《战国策》记载,长平之战后,当时燕国的间谍曾回报燕王,赵国的青壮年都死光了,整个邯郸城里看到的都是失去父亲的孩子。从这样的记载来看,就算没有四十万,恐怕也相去不远了。

如果说商鞅是将秦国从一只恶狗脱胎换骨变成了老虎,而张仪是将这头老虎从笼子里放了出来,那么白起则是指挥这头老虎,让它披上了钢铁的武装,咬死了所有的强敌。白起为秦国立下这么大的战功,可以说是自商鞅、张仪以来对秦国霸业贡献最大的人,那么秦王要如何回报他呢?

五十年……十二月,……武安君白起有罪,死。

秦王回报白起的办法就是,夺去他一切的爵位和财富,然后把他处死。为什么呢?因为白起已经位极人臣,他是封君、大将军,如今又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已然赏无可赏。如果白起安安稳稳低头做人也就算了,但长平之战后他自恃功高,言行跋扈,对于秦王的命令爱答不理。

更重要的是,白起你为人如此凶狠,外国人害怕你,难道秦王就不害怕你吗?你这么有将略,又这么得军心,却对秦王不服。除了杀你,秦王还能怎么办?“功高盖世者不赏,威震其主者身危,权过造化者不祥”,自古以来无不如此。

《史记》的笔法是很有趣的,一般来说,如果所记载的人真的有罪,《史记》就会将他的罪名写清楚。但如果这个人是冤枉的,《史记》就只会写“有罪”,不会写罪名是什么。从这里来看,白起应该是冤枉的。

想必白起一定不甘心,他有什么罪?秦国怎么能无罪处死他?但是试问鄢城被淹死的数十万亡者,他们有什么罪?长平之战那四十多万被坑杀的冤魂,他们又有什么罪?白起又怎么能无罪处死他们?

就算聪明才智像商鞅、张仪、白起这么高,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商鞅被车裂,张仪被赶走,白起被冤杀,因为他们奉行的都是“强道”,都用“诈”和“力”来面对一切。一个人的道路终究是自己选择的,你所选的道路也就注定了你的结局。三个人的结局都是如此,那么一心信奉“强道”的秦国,结局又会如何?

五十一年,……西周君背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兵出伊阙攻秦,……于是秦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秦王受献,归其君于周。

赵国败了,东方再也没有国家能独自对抗秦国,要挽救大家只有合纵。这一年,由西周君发起,要聚集诸侯最大的力量进攻秦国。结果是秦王大怒,派军队进攻西周,西周君立刻吓得自己前来投降,对秦王磕头求饶,还献出了所有的土地和人民。

我每每读到这里,实在觉得感慨良深。当年的周天子何等强大,将秦人的祖先从东方流放到西边前线去做炮灰。秦人从那一刻起,在西方那个最偏僻危险的地方足足奋斗了八百年,他们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付出了无数的心血。而到了这一刻,周天子的后裔却恐惧颤抖地雌伏在秦王脚下,只求秦王饶自己一命。

八百年的时间,让秦国扭转了自己的命运。秦人靠的是什么?不就是在任何困境中都绝不放弃的勇气,还有无论如何都要拼命改变自己的决心吗?

历史告诉我们,如果你无法和人拼爹,无法和人拼娘,无法和人拼钱,无法和人拼地位,那么你至少还可以拼命。只要你肯拼命改变自己,只要你没死,人世间总会有希望的。

五十三年,天下来宾。

昭襄王五十三年,天下所有的国家都派人来朝见秦王,雌伏在秦王脚下。到这一刻,诸侯都已经明白,他们不是秦国的对手,即使是联合也打不赢秦国。尽管后来列国还有几次合纵之役,但都已经改变不了历史的大势,秦国统一天下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五十四年,王郊见上帝于雍。

在本书的最后,我特别想谈谈这一句。各位还记得,当秦人终于立国之后,秦襄公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那就是祭祀上帝。在当时人及后人看来,秦襄公所做的都是十足的僭越。只有天子可以祭上帝,一个刚刚立国的小诸侯,你怎么胆敢祭祀上帝?前人对此多半只是痛斥,却很少有人问,秦襄公自己难道不知道这是僭越吗?为什么他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这样的事?

以下是我个人的意见。

秦襄公这么做,是因为在奋斗死战了两百多年之后,秦人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国家。因此他要对天发誓,从这一刻起,秦人的命运将不再被任何人主宰。在后来的漫长岁月中,秦人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面对过多少危机。但各位可以发现,即使是在秦国最艰难困苦的时候,他们也从来没有考虑过再次屈膝,让强国来主宰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