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昆仑关(1939年11月~1940年2月) 广岛师团又来了(第6/6页)

一天后的黄昏,中村旅团开始对正面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

中村发现这股部队的钢盔是德国制造,每名士兵都携带着看上去相当高级的军毯,随后通过战死者身上的标志(第5军士兵左臂上的臂章,上有汉字“五”,衬底色为蓝,形状为中国地图;左胸口的胸章上,注明所属第5军具体部队的番号及自己的军衔职务)才知道,对手是中国的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第200师一部。

第5军军长杜聿明。

看一下军中配置情况:副军长兼荣誉第1师师长郑洞国,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第22师师长邱清泉,军参谋长黄翔(中央陆军军官学校7期,湖北长阳人)。

第5军被称为中国唯一一支机械化部队,主要说的是第200师。但郑洞国荣誉第1师也比较特别。这个师的士兵都是在以往对日作战中受伤痊愈后归队的士兵。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曾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故冠以“荣誉”字样(首任师长宋希濂)。邱清泉新编第22师都是新兵,貌似弱一点,但师长彪悍,所以在后来的战斗中表现是最突出的。三个师之外,还有军部直属的两个步兵补充团、两个战车团、一个装甲车搜索团、一个15厘米口径重榴弹炮团、一个汽车兵团、一个工兵团和一个辎重兵团,这显然属于顶配。

第5军的两个骨干以前都是关麟征的部下:郑洞国、戴安澜。两人都跟着关参加了台儿庄大战。

郑洞国跟关不和,这一点前面说了。关脾气大,人难处,就连杜聿明当年也是因为跟关吵架后才从第25师转投徐庭瑶的。所以,郑洞国跟关掰了后,投奔了杜聿明。杜跟徐庭瑶性格有相似之处,郑跟杜也有接近的地方,且杜、郑早年都是徐的部下。郑洞国来了后,出任第5军副军长兼荣誉第1师师长,成为第5军的二号人物,他的副手是是打起仗来不要命的胡家骥。淞沪会战时,作为宋希濂的部下,胡率部勇闯火力交叉的唐山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打仗有个特点,每战必身先士卒,必受伤,命却大。郑洞国还招来一批旧部,比如邀请深具才华的舒适存(小学教员出身,湖南平江人)出任师参谋长。舒也是关麟征部下,当时关有意提拔他为军参谋长,但舒固守诺言,仍投奔郑洞国而来。此外,师所辖第1团团长吴啸亚(黄埔军校4期,浙江青田人)、第2团团长汪波、第3团团长郑庭岌(黄埔军校5期,海南文昌人),也都是郑的旧部。

不但郑洞国来了,关麟征另一个部下戴安澜也来了,出任军核心部队第200师师长。在该师师长人选上,杜聿明却是动了番脑筋。他任师长时,邱清泉是副师长,廖耀湘是参谋长。通常来说,邱清泉出任该师师长是水到渠成,但杜最终把戴扶到了第200师师长的位子上。对戴安澜,杜聿明非常了解,“长城抗战”时,戴就在杜手下做团长,儒雅而坚忍,是杜欣赏的人物。

第5军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湖南和广西训练,第200师在广西全州,荣誉第1师在湖南零陵,第22师在湖南东安。

日军入侵广西后,蒋介石决定把第5军投入战场。

杜聿明叫戴安澜率军向南宁进发,因为第200师所在的全州离战场最近。

戴派出一个团作为先遣队,任务是掩护后面的大军集结。该团士兵在桂林下火车后,用汽车往南宁方向运输。

杜聿明又命郑洞国、邱清泉带着部队转进到全州,跟戴安澜第200师主力会合。

戴安澜派出的先遣团,就是前面说到的邵团长的部队:第600团,团长邵一之(黄埔军校6期,湖南湘阴人)。

从全州到南宁有500多公里的路程,一般部队必定是跑步前进,但第600团是乘卡车去的。作为军中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机械化师,第200师拥有美式、德式卡车500多辆,摩托车近百辆,苏式、意式轻重型战车200多辆,这是叫友军羡慕得流口水的家当。

邵一之团长,淞沪会战时,在杜聿明手下任战车防御炮营营长。

邵一之带着部队一路风驰电掣,11月25日赶到南宁外围的二塘,与在南宁守备的第135师团长伍宗骏进行了联系,但拒绝了对方同守南宁的请求。在这个问题上,怎么说呢,也没法指责他。

伍宗骏放弃南宁后,邵一之在二塘与日军遭遇。

中村旅团主力增援后,战斗趋于激烈。中村旅团以优势兵力包围了第600团。邵一之为破险情,亲自带一个连的兵力绕行其后进行夹击,激战中中弹牺牲。第600团先行开到战场最主要的目的,正如邵团长所言,并非为打退日军,而是掩护后面的主力集结。在战场上,想实现任何一个计划,都要付出血的代价,这是战争的残酷之处。

中村旅团打退邵团后,趁机往北顶了十多公里,1939年12月4日,占领了一个叫昆仑关的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