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昆仑关(1939年11月~1940年2月) 广岛师团又来了(第4/6页)

蒋介石听后,说:“不行!”在他看来,第5军的每个师都不能动,必须都放在广西。

蒋介石随后告诉白崇禧,除广西本地夏威第11集团军的6个师外,在湖南、广东的第38集团军(徐庭瑶)、第37集团军(叶肇)、第35集团军(邓龙光)、第26集团军(蔡廷锴)全部投入广西战场,空军要竭尽所能,至少出动100架驱逐机和轰战机配合作战。

蒋介石心急火燎为哪般?

按蒋的判断,日军虽是冲着南宁去的,但仍有可能顺势北上突击桂林、柳州,这样的话西南大后方将门户洞开。尤其柳州一旦被攻占,就相当于让日军拿下兵进川黔的前进据点。基于这个危险局势,在叫白崇禧全权负责广西战局的同时,蒋介石叫陈诚也飞去广西督导战事。

在广西,基于自己的地盘不会有事的判断,白崇禧在去重庆前把第31军进行了调动,由原驻地桂平、平南向东即广东南面移动。这里没日军,也没粤军。白崇禧这个动作有没有为桂系扩展地盘的意思?还真不好说。

就在调动时,日军突然登陆了。

桂林行营参谋长是从侍从室调过来的林蔚,在白崇禧还没回来前,他叫第31军的三个师立即转进,协同沿海一线的第46军,一起侧击北犯的日军。第46军军长叫何宣(保定陆军军官学校3期,湖南益阳人),第31军军长是韦云淞。

韦云淞用汽车将苏祖馨第135师运到南宁,作为守备部队使用。

为迷惑日军,在电话里,白崇禧对林蔚说:“可叫韦云淞扩大番号,团称师,师称军,虚张声势嘛!”但实际上没起到任何作用,显然白崇禧的计策更适合三国时期。

白崇禧飞回桂林后,拿出一个作战计划,随即把指挥所推进到迁江(距南宁约140公里),陈诚同时到来。

在这次突变的风云中,最着急的当然还是他白崇禧。

白崇禧知道很多将领和同僚都看着他。抗战爆发后,他被日本报纸称为“战神”(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出色);在国内,他“小诸葛”的名号亦尽人皆知。不过,从“七七事变”到1939年初秋,作为副参谋总长兼桂林行营主任的他,还没亲自督导(他这个职务不可能亲自指挥)过一次大会战。好了,现在机会来了。如此一说,白压力没法不大,就好比一个著名运动员,人人都说他能拿金牌,拿了金牌是应该的,拿不了就会被人看笑话。

进驻迁江指挥所后,白崇禧每天都得到雪片般的战报,一线情况非常不妙。

日军登陆后,第5师团所辖中村正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5期,石川县人)第21旅团和及川源七第9旅团像张开的剪刀,剪向直线距离并不遥远的南宁;台湾混成旅团即盐田支队则在侧翼策应。

广岛师团作战经验丰富,除何宣所辖的冯璜(广西讲武堂,广西容县人)第175师和韦云淞所辖的苏祖馨第135师外,在该师团的攻击下,其他部队都溃退了。

冯璜第175师在得知日军登陆钦州湾后,再警备北海、廉州一线已没意义。他在师部所在地,一个叫小董的地方,电令包括巢威那个团在内的在沿海警备的各部向后转进,并做出抢占陆屋、平吉两处要地的决定。此时何宣的电令也到了,命冯璜控制钦州至南宁公路的一翼,对日军进行侧击。

巢威从北海撤下来后,向狮子岭转进,何宣的军部设在那里。

到了狮子岭,何宣留下巢威一个营做军部预备队。巢威奉命救下一支友军后,守备重要据点陆屋,决心在这里跟日军作一次殊死的战斗。布置停当后,得到情报:日军约两个中队正在不远处的靶齿村和村外高地休息。巢威命令左右两路分别以两个连、两个连加一个重机枪排的兵力同时出击,一路主攻村外高地,一路直攻靶齿村。

这叫正在休息的日军措手不及。一个回合下来,巢威率部打死一百多鬼子,剩下的敌人退下去五六公里。

为阻止中国军队追击,日军释放毒瓦斯。不成想,巢威这个团是配置有防毒面具的,士兵也受过相关训练,他们立即戴着面具,穿越毒气带,以优势兵力继续追打日军。这种场面是第5师团的士兵没遇到过的,所以一下子就虚了。

日军被追到一片森林边上固守待援。

巢威决定在日军后续部队到来前解决森林边上的敌人,并派人去师部请援,希望冯璜派一两个营过来。对巢威的行动,冯璜出乎意料地认为,该团掉头逆袭过于冒失。巢威并不理会,而是把团部和预备队推进到靶齿村和村外高地,命令一线的四个半连再次发起攻击。日军隐蔽进森林。巢部士兵也分两翼潜入,两军士兵在密林中展开激战。此时较量是公平的:没有飞机和大炮,重武器也派不上用场,双方是手枪对手枪、步枪对步枪、刺刀对刺刀、拳头对拳头、牙齿对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