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生意人(第10/14页)

【6、清算】

公元前244年,秦国经过休整之后,在吕不韦的策划下又重新发动对外战争。此时的六国已经衰败不堪,是以秦军东出如入无人之境。秦国一路猛攻,夺取韩国十三座城池,继而又攻占了魏国的肠(地名)和有诡(地名)。两年之后,秦军兵分两路压向魏国,在蒙骜的带领下,秦军攻取了魏国的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燕(今延津东北)、虚(今延津东)、桃人(今河南长垣西北)、山阳(今河南焦作东南)和雍丘(今河南杞县)、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等二十城,继而又攻取了魏国前此所兼并的卫地,把所得成皋以东酸枣、燕、虚、桃人等地,连同卫的旧都濮阳建置为东郡。自此秦国与齐国接壤,山东六国被拦腰斩断,韩魏两国便处于秦国的三面包围之中。

魏王从秦军凌厉的攻势中似乎闻到了灭亡的气息,吓得惶惶不可终日。有人给魏王提出了续命的办法。该方法正是着眼与从内部瓦解秦军的攻势。发动对外战争的是吕不韦,而吕不韦在秦国的政治对手是太后面前的宠臣嫪毐。于是魏王向嫪毐赠送了大量土地与财富。嫪毐得到魏国的礼物之后便处处与吕不韦为难,搅和秦国的对外战争。嫪毐的因私废公使魏国顺利地是实现了两权相害取其轻。

公元前241年,山东诸侯发起了最后一次救亡图存运动。赵、楚、魏、燕、韩五国对这次合纵运功做了精细的安排。为了防止秦国的报复,离秦国最远的楚国国君楚考烈王被推为盟主,而实际的指挥者是当时颇富盛名的老将军庞煖。庞煖并没有沿着豫西走廊的老路西向攻打函谷关,而是另辟蹊径,从蒲阪渡过黄河向秦国的腹地推进。联军的进击路线出乎秦国的预料之外,一开始秦军猝不及防使得联军能够顺利深入,但当联军推进到蕞城(临潼)时受到了秦军的顽强抵抗。两军陷入僵持。

秦军将领挨个给五国军队号了下脉,大家一致认为楚军由于长期偏安东南一隅,是五国联军中的薄弱环节。秦军对症下药,将军队主力集中到楚军阵前,准备从这里发起攻击。楚军不用秦军动手,卷起铺盖就往家跑。其余四国见楚军逃跑,军心浮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顿时也如鸟兽散。最后一次合纵运动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楚国担心秦国的报复,第三次进行搬家,一举搬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赵国合纵失败,迁怒于奉行亲秦政策的齐国,庞煖回头去教训齐国。秦国不久也得知上次合纵的主力是赵国,于公元前240年趁赵军主力攻齐之时出兵报复,蒙骜统帅率军北出太行,攻取了赵国的龙(今河北行唐)、孤(今河北行唐北)、庆都(今河北行唐附近)。

随着秦国战争机器的滚滚向前。深宫中的秦王在一天天长大,公元前239年嬴政已经21岁了,明年就到了行加冠礼亲自掌权的法定年龄,到时候赵太后就得将朝政大权交给嬴政,嬴政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指点江山、抒写历史。此秦王将已怎样的面貌面对世界,没有人能知道。这个被人们谣传为吕不韦儿子的秦王政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什么也没有展现。

嬴政虽然生而为王,但他却没能享受到王子养尊处优的生活。他的童年时代生活在一个与王位无关的世界里,那个世界里唯一的亲人是他的单身母亲。他不会忘记烽火连天的邯郸处处充满了体现着赵国国家意志的敌意,更不会忘记他的母亲为他含辛茹苦地乞食,凭借女人的优势和男人的气概保护他的人身安全和身衣口食,那时的母亲在他心目中无疑是伟大的。十五岁的花季、十六岁的雨季本应该是做梦的年龄,然而嬴政的梦早已经醒了,在他的周围尽是沉重的、残酷的现实——战争、死亡、权力、阴谋、国家,这是少年王者的不幸还是大幸?二十左右岁的青年正式渴求知识的年龄,2000年后的青年在这个年龄读的是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不那么颓废点的可能还会读些励志书。很幸运,我们的嬴政同学还有一本青春读物,那是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带来的一本著作《韩非子》。与其说这是嬴政的青春读书,不如说是他的终结青春读物。在读这本书前,嬴政还可能青春,读完这本书后就绝对不会青春。在这本书里,韩非子以他那犀利的思维、冷峻的口吻,赤裸裸的点破了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并以此为根基构造出一套富国强兵和驾驭臣下的理论。虽然近水楼台有仲父大人组织编纂的《吕氏春秋》,但嬴政不会再上面浪费太多时间。与《韩非子》相比,《吕氏春秋》过于保守,过于面面俱到,嬴政需要的是一把宰割天下的刀,能输出此功能者,非《韩非子》莫属。嬴政爱屋及乌,对韩非本人也深有好感,用现代话讲嬴政是韩非的粉丝。嬴政很想一睹偶像的风采,当面聆听教诲。而此时的韩非仍然健在,就在邻国韩国。嬴政将有强大的秦国做后盾,他们的见面也是为之不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