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编 个人、地方与天下认同(第16/17页)

[34] 冯友兰:《一种人生观:冯友兰的人生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6、57页。

[35] 杜亚泉:《人生哲学》,见《杜亚泉著作两种》,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第165页。

[36] 梁启超:《霍布士案》,见《梁启超全集》,第1册,第498—499页。

[37] 陈独秀:《人生真义》,载《新青年》,第4卷第2期,1918年2月15日。

[38] 李亦民:《人生唯一之目的》,载《新青年》,第1卷第2号,1915年10月15日。

[39] 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见《梁启超全集》,第1卷,第431页。

[40]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见《梁启超全集》,第6册,第3658页。

[41] 梁启超:《老孔墨以后学派概观》,见《梁启超全集》,第6册,第3307—3309页。

[42] 梁启超:《子墨子学说》,见《梁启超全集》,第6册,第3158页。

[43] 参见严复:《庄子评语》,见王栻主编:《严复集》,第4册,第1125页;《除杨墨论》,载《严几道文抄》,第152页。

[44] 剑男:《私心说》,见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3卷,第816—821页。

[45] 易白沙:《我》,载《新青年》,第1卷第5号,1916年1月15日。

[46]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载《新潮》杂志,第1卷第2期,1919年2月1日。

[47] 毛泽东:《伦理学原理批注》,见《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第203、153页。

[48] 毛泽东:《伦理学原理批注》,见《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第203页。

[49] 易白沙:《我》,载《新青年》,第1卷第5号,1916年1月15日。

[50] 陈独秀:《人生真义》,载《新青年》,第4卷第2期,1918年2月15日。

[51] 高一涵:《乐利主义与人生》,载《新青年》,第2卷第1号,1916年9月1日。

[52] 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见《梁启超全集》,第1册,第1046—1048页。

[53] 吴康:《人生问题》,载《新潮》杂志,第2卷第2期,1919年12月1日。

[54] 毛泽东:《伦理学原理批注》,见《毛泽东早期文稿》,第151、147页。

[55] 参见江宜桦:《自由民主的理路》,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1年,第142—152页。

[56] 参见[英]约翰·密尔:《功利主义》,叶建新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

[57] 参见[英]约翰·密尔:《论自由》,程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58] 傅斯年:《人生问题发端》,见《傅斯年全集》,第1卷,第84页。

[59] 傅斯年:《人生问题发端》,见《傅斯年全集》,第1卷,第88、92页。

[60] 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见《梁启超全集》,第2册,第1048页。

[61] 杜亚泉:《论社会变动之趋势与吾人处世之方针》,见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第284—285页。

[62] 杜亚泉:《精神救国论》,见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第33—34页。

[63] 杜亚泉:《国民今后之道德》,见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第294—295页。

[64] 杜亚泉:《精神救国论》,见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第36—37页。

[65] 傅斯年:《人生问题发端》,见《傅斯年全集》,第1卷,第90页。

[66] 章太炎:《俱分进化论》,见姜玢编选:《革故鼎新的哲理:章太炎文选》,第157页。

[67] 民:《金钱》,见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第986—992页。

[68] 参见吴稚晖:《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见张君劢、丁文江等:《科学与人生观》,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32—429页。

[69] 鲁迅:《文化偏至论》,见氏著:《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第39—40页。

[70] 鲁迅:《文化偏至论》,见氏著:《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第32页。

[71] 参见许纪霖、王儒年:《近代上海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之建构:1920—1930年代〈申报〉广告之研究》,载《学术月刊》,2005年第4期。

[72] 胡适:《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见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第2卷,第564—565页。

[73] [美]张灏:《重访轴心时代的思想突破:从史华慈教授的超越观念谈起》,见许纪霖主编:《现代性的多元反思》(《知识分子论丛》,第7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74] 参见钱穆:《阳明学述要》,台北:兰台出版社,2001年,第8页。

[75] [美]杜维明:《儒家思想新论:创造性转换的自我》,曹幼华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