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编 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明(第3/24页)

另外,我们应该知道,骑士象征着勇敢和战斗力量。因此国王和各级大贵族都愿意给自己的儿子授予骑士尊号,这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因此,只要以公开正当的方式获得“骑士”称号的人,都可以被称为“骑士”。

遗产?当领主或者封臣离世后,要有继承者和财产分割,他的产业和采邑土地,以及封建契约中规定的各项责任和义务,都要一起传给他的法定继承人。一般来说,继承权和遗产分配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常常因为某些情况而发生改变。在欧洲曾经很长一段时期,如果领主或封臣有几个儿子,则将遗产和封地平分,每一个儿子都有继承权。但是后来慢慢发展到只有长子可以获得继承权,获得父亲留下来的全部遗产。这渐渐成为惯例,被称为“长子继承特权”。长子继承权逐渐培养出一个真正的特权等级,他们成为骄傲蛮横的贵族地主,也是封建势力的主要基础。不过这种情况发生在封建后期,而在中世纪早期,贵族的地位完全依据个人能力、勇敢程度、领导才能等进行评估确立。

城镇?封建采邑契约制度不仅出现乡村农庄,城镇里也同样存在封建制度。通常大多数城镇属于某一位国王、公爵、伯爵或主教,城镇即是他们的领地,封臣们要向领主供应士兵打仗,还要缴纳大量钱财以求获得领主的庇护。另外,城镇也可以成为宗主,在他的管辖之下,有一些依附于城镇的农庄和乡村。

教会?封建制度的势力也渗透到教会中,大部分教会在当时已经封建化了,主教和修道院的院长类似于大贵族,他们除了拥有宗教职务,还兼任封臣或领主。事实上,许多大主教都拥有大量封地和财富,他们的封建地位很高,行使相应的权力,从势力范围和权力性质来说,这些主教们与大贵族几乎没有差别。一般来说,教会禁止主教们随身携带武器,也不允许他们上战场打仗,但主教们却经常派出自己的封臣和骑士出征作战。

此外的例子?当时的欧洲并非全部推行封建制度,还有一些地区不受封建关系制约。比如意大利和其他地区的一些城市就设法保持自身的独立主权,人们始终遵守传统的罗马法,农民真正拥有土地,并拥有土地的完全所有权和使用权。然而在西欧地区,封建制度全面盛行,在社会中占有统治地位,并且成为欧洲社会的经济基础。

封建制度的优势?虽然西欧的封建制度并不完美,存在很多弊端,但它能满足当时的某种需要,同时也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就当时的欧洲而言,封建制度大概是最好最合适的社会制度和管理模式。中世纪的欧洲,各蛮族部落势力强大,时常入侵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而且当时盗贼横行,无法无天,肆意抢劫。在这种情况下,封建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领地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且能有效地防止蛮族入侵,将侵略战争的危险降到最低。虽然封建制分割了土地和权力,阻碍了国家力量的完整统一,但它也有效遏制了大贵族的野心,粉碎一切集权和独裁的可能性。封建制使得欧洲脱离了奴隶制,经济结构进一步向前发展,它认定每一个人都要参与封建契约,承认每一个人都是担负责任的个体,而不是一件归属奴隶制的财物。另外,单单就骑士制度而言,它仿佛封建制度中一朵绽放的鲜花,对维护侠义和美德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封建制度的弊端?正像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封建制度必然有其弊端。虽然国王和那些有可能成为暴君的野心家受到封建制度的约束,大部分权力都被分散到地方领主和封臣手中,以至于没有人能将手中的权力无限膨胀,建立独裁统治。但是封建制度的长期推行,也严重阻碍了国家和民族势力的统一,无法在广阔的疆土上建立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国家政府。另外,封建制度将贵族政治的地位不断抬高,不同等级和阶级的贵族们获得了种种相应的特权。而且封建制度遍布西欧每一个国家,国家权力和教会势力之间掀起各种矛盾和冲突,甚至出现激烈的斗争。这一点将会在下一章提及。最糟糕的是,封建制度推动了战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封建领主拥有大批封臣和骑士,能够召集大批人员参加战斗。另外,封建领主也鼓动人们的好战情绪,刻意培育和颂扬所谓的“骑士精神”,将它作为崇高和勇敢的象征。因此,中世纪的人们非常喜欢“骑马比武”,骑士们想尽一切办法将对手击落坠马,以博取贵族们的赏识,以及贵妇们的鼓掌欢笑。骑马比武虽然是一种娱乐游戏,但整个过程却与真实的战斗极为相似,这样的游戏使得骑士们不敢放松心态,时刻要处于战斗训练的心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