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编 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明(第2/24页)

因而,封建制度的产生并非精心策划,它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社会制度。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它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封建契约?封建关系实质上是维护封建主礼仪的一种契约,而且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履行诺言。契约关系是相互的,权利和义务之间往往是捆绑在一起的。西欧的国家、国王甚至是城市和教会,都存在一定的契约关系。简而言之,封建制度囊括了西欧社会的一切阶级和制度。

封建名词和形式?封建时期产生了许多封建专有名词,我们了解封建社会时必须了解某些封建名词的意义,此外还要了解封建政策的详细含义,否则在阅读相关材料时就不能深入地理解关于封建制度有趣的故事。

领主?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受封在特定区域内掌握政治权与土地所有权的统治者叫作“领主”。领主的土地并非全是自己的。有的土地是领主本来拥有的,有的土地则是某些农民为了得到庇护,将自己的土地卖给地主,但农民仍然被准许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不论是哪种情况,只要是持有土地的人就被称为“领主”,但有时也称“王侯”或“宗主”。

封臣?佃户,即租种某地主土地的农民。在封建社会,被上级领主授予封地并与之确立封建权利义务的人,被称为“封臣”。封臣也被称为“家臣”,或“臣属”,有时直接被称为“人”,即领主所属的人。到了封建后期,通常封臣是贵族,往往封臣之下又层层分封,分封给其他的封臣——那些又持有封臣一部分土地的人。

采邑?封臣所拥有的一切财产,包括土地,称为“采邑”,也叫作“封土”。这样就更好理解“封建制度”的最初来源和这个名词的意义。“世业”在如今看来很陌生,其实不然,它是采邑或持有物的另一说法。但是“世业”也有不同的含义,佃户持有的土地是“世业”;如果是土地的所有者,那就称为“绝对世业”。“绝对世业”在如今也很常见,指的就是充分所有权。

起初,“领地”是指封臣通过层层分封的形式所持有的土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封逐渐被世袭所取代,父子世代沿袭,这也是采邑的另一种含义。

臣礼和锡封?通过某种仪式,某个人承诺绝对服从领主并在领主手下服役,这种仪式被称为“臣礼”。领主也通过某种仪式,将领地采邑交给封臣管理,并应允对其加以保护,这种仪式被称为“锡封”。通常的臣礼仪式是这样的:封臣要到领主的宫殿里,跪在领主身前,紧握双手,并将手放在领主的手中,同时宣誓道:“我宣誓,我要效忠我的领主,就像每个人对领主所承担的责任一样,永远归附于你。”接下来领主要将土地“锡封”给封臣,他要交给封臣一面旗帜、一根手杖和一份契约,作为锡封产业的凭证,或者是送出一根树枝和一个土块,以此作为承诺庇护封臣的象征,这就是所谓的“锡封”。

双方的义务?由此可以看出,领主和封臣之间的契约是一种封建制的条约,其中包含双方相互的义务。这就是每一份封建契约的本质特征。领主应当护佑他的封臣,防御外敌的入侵,抵抗盗贼的侵扰,同时领主还要作为仲裁者,当封臣们之间出现争端和矛盾时,领主要确保绝对的正义和公道。此外,领主还经常在他的宫殿里开设法庭,审理一些与封臣有关的案件。

封臣对领主要承担许多义务,并要绝对服从领主。通常情况下,封臣要承担兵役和宫廷劳役等。在出现某些特殊状况时,封臣还要缴纳相应的特殊款项:(1)如果领主被敌军俘虏,对方要求缴纳赎金时,封臣要义不容辞地用赎金救回领主。(2)当领主的儿子获得荣誉,被授予骑士尊号时,封臣要缴纳礼金庆贺。(3)当领主的女儿出嫁结婚时,封臣也要缴纳礼金。这些特殊款项都被称作封臣的“助金”。

等级?从身份上来说,领主和封臣都不属于平民,他们都是“贵族出身”,拥有贵族的等级封号。同时他们也都擅长打仗,是军队中的实力人物,因此他们自视清高,身份和地位都比普通的体力劳动者高出很多。领主和封臣获得不同的等级分封,按照爵位的高低可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公爵的地位仅次于国王。这些贵族家中都蓄养了一大批具有战斗力的手下,被称为“骑士”。

骑士?这些战士之所以称为“骑士”,是因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骑马打仗。如果领主分派了任务需要他们上战场,他们每年的服役期可达四十天左右。骑士必须自己准备战马和刀剑武器,还要有一些跟随人员,并为所有出征人员准备马匹和防护盔甲。骑士通常随身带着一名战士,被称为侍从骑士。这名随从要帮助骑士牵马,携带刀枪,如果骑士不幸受伤或者被袭击坠马,侍从就要随时上前保护和救治骑士。通常来说,中世纪欧洲的军队里,真正的战斗力量就是骑士,一名领主的势力是否强大,完全要看他能蓄养召集多少骑士,以骑士的数量来衡量他的实力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