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3/4页)

第二天上午,王三牛又去了趟医院。快到12点时,他带回来一张火车票复印件。

那是一张D字头的车票,由东风市开往上海虹桥车站的D3126次动车。发车时间是12月24日下午2点45分,到达时间为晚上6点。乘车人的名字是林建国,身份证号码也对上了。车票信息与林建国的陈述完全吻合。

“事实很清楚了,林建国既无作案动机,也没有作案时间。”王三牛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似乎要证明自己先前判断的正确。

江枫点头,表示赞同:“有这张车票,林建国的嫌疑确实可以排除了。”

王三牛嘟囔道:“一开始我就觉得,查林建国根本就是多余,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雷仁身上。”

江枫说:“你不懂,这叫‘结硬寨’,‘打呆仗’。”

王三牛问:“啥意思?”

江枫挥了挥手:“走,先去食堂,再晚连菜汤都没了。”

时间过了12点半,警官食堂已经很冷清了,几个吃饭慢的正在水池里洗碗筷。两人打好饭菜,找了张干净的桌子相对坐下。王三牛饭量大,碗里的饭菜堆得像小山,都快碰到鼻子。扒了几口饭,他问:“老大,刚才你说‘结硬寨,打呆仗’,啥意思?”

“曾国藩知道吗?”江枫反问。

“曾国藩是湖南人,毛主席的老乡,晚清中兴名臣,洋务运动领袖,湘军统帅。大名鼎鼎的‘官圣’,成功学大师,从机场到地摊都有卖他的书。经商须读胡雪岩,做官必读曾国藩。”王三牛像背顺口溜似的,口气中流露出不屑。

江枫笑道:“那是不读书的人讹传。现在很多人读曾国藩,以为能找到升官秘籍,其实是缘木求鱼,大错特错。”

“那你说说不讹传的版本。”王三牛有点不服气。

江枫说:“曾国藩并非钻营之徒,恰恰相反,此人一生都崇尚守拙,从不相信四两拨千斤、投机取巧的事。他能爬上高位,位极人臣,是因为能办成大事。此人非但不善钻营,而且常常用最笨的办法做事,因为他天资很差,从小就是个笨小孩。”

“有多笨?”王三牛饶有兴趣。

江枫扒完最后一口饭,把碗筷推开:“给你讲个故事吧。”

王三牛说:“好。”

“曾国藩小时候,有一天晚上在家背书,不知道家里来了一个小偷。小偷趴在房梁上,也不着急,心想等你读完了书总要去睡觉,到那时再下手不迟。可是万万没想到,这个小孩脑子太笨,一篇文章反反复复读了无数遍,就是记不住。眼看就要天亮了,还没背下来。小偷终于忍无可忍,从房梁上跳了下来,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笨蛋,一个晚上都背不出来,我都会背了。说完,小偷就把那篇文章从头到尾背了一遍,一字不差,然后扬长而去。”

王三牛大笑:“这么笨的人,怎么能打胜仗呢?”

“笨人有笨办法,六个字:结硬寨,打呆仗。”江枫说,“结硬寨,就是曾国藩的扎营规矩。湘军扎营前首先要选择地形,最好是背山靠水,然后修墙筑篱挖壕。墙高八尺厚一尺,二十四小时都要派三成部队轮流站到墙上,防止偷袭。墙外筑篱笆防马队进攻,篱笆要五尺,埋入土中两尺,筑二到三层。再外边是壕沟,防步兵。湘军开到新地,立即挖壕沟,限一个时辰完成。壕沟深一尺,挖出来的土必须要运到两丈以外,以防敌人用余土把壕沟填掉。”

“这叫严防死守,我懂。”王三牛说,“那怎么进攻呢?”

江枫说:“湘军攻打一个城市用的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年两年。大军兵临城下之后,一般不与敌军接触,就是不停地挖壕沟,每驻扎一天就挖一天壕沟。这个办法很有效,一道加上一道,把城市围得水泄不通,断敌粮道和补给,看你能坚持多久。方法很笨,但是很有效,这就叫打呆仗。曾国藩有个九弟曾国荃,外号叫‘曾铁桶’,当年就是用这种铁桶战术,把太平天国的京城——南京打下来了。”

“长见识了。”听江枫讲完,王三牛对曾国藩由衷地佩服。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有时间多读点书,少玩手机。”江枫用教训的口气说。

“不过,这跟破案有关系吗?”王三牛质疑道。

“关系大了。”江枫说,“曾国藩用最笨的办法打了最聪明的仗,战术思想就是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统统考虑进去,不给对手留下任何破绽。侦查破案与打仗的道理是相通的,任何细小的疑点都不能轻易放过,一旦你心存侥幸,怕麻烦,想投机取巧走捷径,就很容易掉入陷阱,功亏一篑。”

这句话说中了王三牛的心思,他脸上一红,嘴上却不肯轻易认输:“那上次的阳台滴血案,算不算投机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