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往事如烟(第8/9页)

一想到此,我又不禁觉得扼腕叹息:这么一座国之巨宝,就毁于太平天国的炮火之中了。眼前这嵌入石碑之中的琉璃碎片,难道是当年琉璃塔上的碎片?那又怎么会出现在这石碑之中的?

古法琉璃的鉴定,和玉石翡翠的很像,因为都属于同一大类。古玩行当里对鉴定古法琉璃,往往是六条标准,即“色、透、匀、形、敲、照”。

好的琉璃色泽艳丽,表面光可鉴人、流光溢彩;而成色差的琉璃表面黯淡,光泽度和鲜艳程度都差。

好的琉璃通透,从不同角度注视有不同的观赏效果;而品质差的琉璃不通透,明代之后的琉璃品多是不通透的。

琉璃鉴别中的“匀”指的是琉璃不同颜色之间的过渡,好琉璃过渡匀称,色彩过渡生硬的琉璃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都差。

琉璃形态的优美程度决定了琉璃价值的高低,形态优美、做工好的琉璃方为上品。

两件琉璃互相轻敲,有金玉之音,声音越脆品质越好。

在普通灯光照射下,品质好的琉璃婀娜多彩,熠熠生辉;而成色差的琉璃反光不够亮丽。

但眼前这些细小的琉璃碎片显然无法用正常的方法来鉴定,我只能从色泽和通透性上来判断,不过这些碎片的颜色不一,质地却相似,很有可能就是琉璃塔使用的五色琉璃。再加上它们反射夕阳时的亮丽光泽,我多少有了些判断。

我伸手摸了摸,这些碎片果然是嵌入石头内的,手触及之处一片粗糙,但有些地方又较平坦,不像是后期硬凿进去的。

我很快又发现,这镶嵌着琉璃碎片的一整块石碑角,和石碑本身就不是一体,而是后期修补上去的。

石碑的这一角和赑屃的背部贴得很近,但还是有一定角度的空隙,所以不太会有人注意到。我一开始也没注意,因为这一角和石碑本身从石材到色泽纹理都十分相似,加上天色已晚所以很难发现。当我想找哪里还有这种琉璃碎片时,结果发现在石碑底座的正面,有一条比较规则的纹路。本来数百年的石碑有裂纹也很正常,但是这条裂纹太规则了,从一条边斜着到了另一条边,正好横切了石碑的一角。

我又马上去看两侧,果然也隐约有同样规则的裂纹延伸下去,有个地方甚至剥落了一小片。我马上凑上去看,发现剥落后露出来的石头纹理和石碑本身断裂处的纹理居然是不一样的。

我顿时明白了,这是有人后期接上去的,而且是故意找了和原石碑材质相同的石头,然后对色泽纹理做了些人工的处理。

我猜一开始是没有这些裂纹的,只是这一角少说也有个十来斤重,经过日积月累,原本掩盖掉的裂纹就出现了。

不过这东西是谁给接上的,又是为什么?倘若是有心人士修补石碑,那也不应该单单只修补这一角啊。

“莫非……这和胡青山有关?”我灵机一动,这琉璃碎片说不定就是个信息,因为一般人是不会注意到的,就算注意到也不会想到这一层。

一想到此,我就觉得一定还有什么是我没发现的。

我把手伸到了底座和赑屃背部间的缝隙里面,这里是个视线上的死角,这座被人遗弃的石碑的死角自然不会有人注意到。

摸着摸着,在靠内侧的地方,手指忽然触摸到了一个洞,很小,比我的小拇指还要细。为了确定是洞不是坑,我用小拇指探了探,没摸到底,当即就确定是洞了。

这个洞的大小,感觉和那两把钥匙差不多。

我又往旁边摸,果然又发现了一个差不多大小的洞。

我的脑子里瞬间想到了一个词:锁!难道这块接上去的石碑就是苏正一直以来都在找的锁?

我再往旁边摸去,瞬间手就僵住了,因为我摸到了第三个洞!

就在我惊疑不定的时候,天也暗了下来。黑暗中我又伸手摸了摸,确定是三个洞。不是只有两把钥匙吗,怎么会出现三个洞的?

忽然,离我不远处传来一阵动静,天色暗了所以看不太清,好像是有人在说话。

我很奇怪,这一片几乎就是个垃圾堆,一般谁没事会跑这里来。便站起来朝那边走了几步,想看看是怎么回事。

走近一些后,隐约看清有两个人影,一个站着,一个半蹲着。站着的那人头发又长又乱,衣服好像也破破烂烂的,身上背着很多大袋子,操着一口外地口音,有些口齿不清,好像不停地说着“你在干吗呢,你在干吗呢”,听起来觉得这人年纪不大,还是个少年,只是好像脑子不太好使。

而那个半蹲着的人则不停地冲他摆手,好像叫他不要说话。那人抬起头来,突然看到我朝他们走去,竟然站起来拔腿就跑。

我愣了下,瞬间反应了过来,这人是在跟踪我啊。大概是一直埋伏在那边,结果遇到了个傻子上来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