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冰案(第8/12页)

十九号晚上的天气很阴霾,没有下雨,没有月亮。这个穿雨衣的女孩,就象雨衣里滴下来的水珠,冷飕飕,阴森森。

另外,齐卫东的手机里也有那几条短信,内容完全相同。

彭七月拿出自己的手机,他用的是诺基亚6600,六万五千色分辨率的屏幕和三十万像素的摄像头显然已经落伍,但喜欢它矮矮胖胖的造型。

彭七月决定给这个号码发去一条短信:

“我叫彭七月,是警察。聊聊好吗?”

对方没有回答,似乎不屑一顾。

彭七月不甘心,又发去一条,“你也做了亏心事。第5:杀戮。”

仍然没有回答。

彭七月有点气急败坏,发去第三条短信,“我操你十八代祖宗!”

这是他第一次在短信里骂脏话。

还是没有回答。

彭七月泄气了,把手机一扔,正打算找点东西吃,没想到躺在沙发上的手机滴滴滴叫了起来,真的有回复!

对方发来一张图片,黑白的,上面有一块四四方方的东西,冒着气体,下面配有简短的文字:

“我很硬的,你操得动吗?”

8

“中国移动”其实是一家电信运营商的名称,但在彭七月听来,似乎有一种“中国在移动”的感觉,因为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块大陆都不是静止的,只是这种移动非常缓慢,每年不过几毫米。

通过中国移动下属的上海移动(中国都在移动,上海怎么能不移动?),彭七月查到了这个号码的用户,他叫洪本涛,住在浦东德州新村。

在一排排兵营一样的房子里,彭七月敲响了其中一扇防盗门,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给他开了门。黑苍苍的方脸盘,嵌着一双精明的小眼睛。

“我不是洪本涛,那是我哥。2003年他出了车祸,在第二医科大学门口被隧道八线撞死了。

“我叫洪本波,”没等彭七月开口,这个人就先问开了,“你是看了那本小说来的吧?”

“小说?”

“是啊,我家的地址,包括这个号码都被写进小说里了。来访的人很多,不过你是警察,这倒是有点新鲜。”

“是什么小说?”彭七月问他。

“一本恐怖小说,叫《第51幅油画》。”

彭七月头一回听说这本书。平时工作忙,逛书店的机会本来就不多,即使去,也不会对那些青面獠牙的恐怖故事感兴趣,胆小的女生才爱看呢。

“是写一家齿科诊所里发生的鬼故事。除了诊所的名字,其余的内容百分之九十都是真实的!”

彭七月觉得不可思议,既然是鬼故事,何来“真实”?况且,把一个真实的手机号码写进小说里去,莫非这个作家疯了?

“小说出版后,手机就没消停过!尤其在江苏省《快报》上了连载,我统计了一下,一个月里就有四千多只未接来电!幸亏我没有接听,不然的话,通话费不让我破产,电磁信号也得让我得脑瘤!”

彭七月问:“你怎么不去起诉这个作家,告他侵权?”

“起诉什么呀,机主是我哥,他人都死了,还侵谁的权呀!再说现在的出版商都巴不得别人来起诉自己,等于花钱帮他炒作。哼,我花钱诉讼,让他出名,我才不干这种傻事呢!”

彭七月又问:“这个号码现在谁在用?”

“你听我说下去——”洪本波咽了口唾沫接着说,“打来电话的读者太多了,我烦透了,就去移动公司申请封号,暂停使用,谁想到捅出大篓子啦!139网络瘫痪,该号段的所有号码只能进行网内通话,网外的统统打不出去,连短信也不能收发。一查,是机房的一台贝尔交换机出现了死机,需要重新启动,折腾了一个半钟头才恢复正常。这件事情没有对外声张。后来听说公司高层把这部小说传阅了一遍,一致认为这个号码‘不宜封’,就让它去吧,结果把五十元的月租费也给免啦!”

彭七月问他:“你最近用过这个号码吗?”

洪本波把头摇得象拨浪鼓,“我不是跟你说了?人家不肯封,我也不去用它,反正我有第二只手机。”

彭七月犀利的目光盯住他,“我正在办一个案子,几个当事人都收到过这个号码发出的短信,号码显示是不会错的,肯定有人使用,不是你就是别人。”

洪本波眨着精明的小眼睛,支支吾吾地说:“这个……也许是她干的。”

“她是谁?”彭七月忙问。

“是个女生,年纪很轻。”

“你见过她?她长得什么样?”

洪本波摇头,“从来没见过。她给我打电话,打我另一个手机,说她对这个号码感兴趣,要我转让给她。”

“为什么感兴趣?”彭七月有意放慢了提问的速度,希望洪本波回答慢一点,清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