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梁台古意(第5/19页)

那么,张尧封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居然值得南京两大富商为他相争,值得曹丰为他冒险杀人?

不但众人百思不得其解,就连文彦博与张尧封相处时日不短,对其人了解甚深,亦实在想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才。转念想到自己堂堂名门俊公子,相貌、才学均是上上之选,居然被父亲门下的食客盖过了风头。虽然他从没有想过要娶那花貌惊人的美人曹云霄为妻,但相比于张尧封之抢手,风头出尽,未免生了相形见绌之感。

张小游见众人困惑不已,忙问了经过,不禁轻嗤一声,笑道:“你们都是群书呆子,没有听过‘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老话么?那个叫什么张尧封的,不一定要有绝世的容貌,惊世的才华,他只要拥有一块像和氏璧那样令人垂涎的绝代之宝,天下想要他当女婿的人肯定多得是。”

众人闻言尽皆愣住。过了好大一会儿,文彦博才道:“哎呀,还是小游聪明,当真一语惊醒梦中人!张尧封住在我们家里,我还算了解,他财物不多,如果一定要说宝物,那就是他有一本《茶经》,据说是世上唯一的陆羽真迹,是他祖父流传下来的传家之宝。”

包拯点点头,道:“陆羽《茶经》确实也算得上是一件宝物,尤其崔良中是天下有名的茶商,原版《茶经》对他价值很大。”

中国茶文化自唐代开始兴起,不仅中原人把茶列为“开门七宗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以肉食为主、需要靠茶消化油腻的边疆少数民族部落也发展到了“不可一日无茶以生”的地步。中原产茶,却缺少良马,于是自唐玄宗时代起,中原开始了以茶易马的历史,著名的“茶马古道”即来源于此。

《茶经》即诞生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为唐代复州竟陵[7]人氏陆羽所著,共分三卷,论述了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和烹饮方法及用具等,是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完备的茶学专著。陆羽也因为此书而被誉为“茶圣”“茶宗”“茶祖”“茶仙”“茶神”等。

唐代末年,唐朝急需大批战马应付平叛,便与回鹘商议以茶易马之事。不料回鹘答复说,不以马匹直接换取茶叶,而愿用一千匹良马交换一部陆羽撰写的《茶经》。当时陆羽早已亡故,而《茶经》一书流传还不广泛。朝廷焦急万分,只得下诏在民间征集。最终,陆羽同乡皮日休献上了一本《茶经》的手抄本,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唐朝廷用这本《茶经》顺利换到了马匹。唐朝灭亡后,皮日休南下投靠了吴越王钱镠,张尧封祖先本是吴地望族,因机缘巧合从皮日休手中得到陆羽真迹《茶经》也是极有可能之事。

到了天水一朝[8],以茶易马依旧是朝廷头等大事,而少数民族地区如辽国、党项等对茶与大宋对良马的渴求同样强烈。由于茶叶可以解乏,弥补蔬菜之不足功效,很多人饮茶成了习惯,并且对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赖,甚至到了“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程度。

有则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党项人李德明继承首领之位后,一改其父李继迁的对外作战策略,重新对大宋俯首称臣。其子李元昊相当不以为然,多次劝父亲不要再臣服大宋,为此还发了一番宏论:“吾部落实繁,财用不足。苟失众,何以守邦?不若以所得俸赐,招养蕃族,习练弓矢。小则四行征讨,大则侵夺封疆,上下丰盈,于计为得。”李德明回答儿子说:“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李元昊当即说:“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面对咄咄逼人的儿子,李德明最终答了实话,道:“无锦绮,可。无茶叶,不可。”

即使彪悍桀骜如党项人,也不得不在茶叶面前低头。西夏向大宋称臣,其实是为了获得贸易和交换物资的机会,而最最重要的物资也不是铜铁,而是茶叶。正因为茶叶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所以像崔良中这样能以低价拿到大批提货单的茶商才能获得暴利。如果他再有《茶经》在手,更是能批量印制后以书代茶,牟取更大利益。

文彦博道:“可这还是说不通。陆羽《茶经》对崔良中固然是一件宝物利器,可对曹氏却并没有那么重要。最先看上张尧封的,明明是曹诚曹教授。”沈周道:“也许曹氏只是要抢先将《茶经》握在手中,以它来要挟崔良中。对茶商而言,那可是圣物。”

包拯插口道:“不对。”他一直默不作声,似在沉思,忽然开口,倒吓了众人一跳。

文彦博问道:“有什么不对?”包拯道:“我们几个都是应天书院的学生,受教于曹教授门下,该了解曹教授一向极爱他的女儿云霄小娘子。他是做了一些攀附权贵的事,也有些执迷于与崔氏争斗,但断然不会仅为了得到《茶经》要挟崔员外,就用女儿的终身幸福来做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