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谁都可以阴阳怪气李隆基(第4/6页)

白居易觉得韩愈官位大,有点看不起自己,曾经写下一句:“近来韩阁者,疏我我心知。”

其实他们俩有个共同好友张籍。别人问张籍最近在和谁来往,张籍说韩愈。

白居易酸唧唧的,给张籍写了首诗《酬张十八访宿见赠》:“问其所与游,独言韩舍人。其次即及我,我愧非其伦。”

我官位低,终究是我不配!

妻子恍然,叹息道:“原来如此,看来没什么机会了。”

愈闻言,双手负在背后,不置可否:"这有什么难处,我跟元稹有点交情。元稹他们家的墓志铭都是白居易写的,可他夫人过世的时候,却让我来写墓志铭。”

“你要是想见白居易,我请元稹,再请白居易,白居易自然会来。”

妻子:“!!!”

“元稹怎么不找白居易写?”

韩愈但笑不语,白居易啊白居易,你性格古怪,总觉得我看不惯你,可你怎么想得到,你最亲近的朋友来找我写墓志铭?

这一波是他赢了。

【年轻的时候,白居易喜欢搞浪漫,在中年的时候,他越发体会到底层百姓的不易,越发推崇杜甫的诗风,开始走现实风了。

他老是在皇上面前逼逼:“皇上,百姓好苦啊,你不能这么做,你不能那么做。”

据说,唐宪宗听多了,很不高兴,对大臣说:“我一手把他提拔起来,他天天对我逼逼赖赖,我真的是服了。”

他以为白居易写《长恨歌》,是个浪漫人,和他相处会很愉快,没想到是个刺头。

事实证明,唐宪宗李纯虽然被称为小太宗,可他不是唐太宗。唐太宗能忍魏征那么久,他忍不了白居易这么久。

听到皇上不喜欢白居易,白居易的政敌高兴坏了。

搞白居易的机会来了!

815年,唐宪宗的宰相被刺客杀了,这可是震惊朝野的大事情。当时白居易上表,要皇上彻查此案,调查凶手。

结果别人觉得他管得太宽,越职了。

而且不久之前,白居易的母亲看花坠井而亡。白居易在这段时间里,恰好写了"赏花"和"新井”。

————他母亲死于坠井,他还写这种诗,是不是在为母亲之死而高兴?

皇上老是听白居易的牢骚,心里不耐烦,对他渐渐冷下来。

白居易被贬到了江州当司马,相当于地级市市政府的秘书长。这个职位没什么职务,定位非常尴尬,主要安置有罪官员。】

天幕下,年轻的白居易听到未来的事情,心中倍感不妙。

他已经写了很多讽喻诗了,皇上不会早就对他不满了吧?

元稹劝说道:“白兄,写这些做什么呢?别惹

麻烦,好好过日子吧。我还等着你哪一天当宰相,照拂我呢。”

年轻的白居易还没有被磨掉锐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就要写!"

如果他不写,还有谁愿意为底层百姓发声?还有谁的意见能够直接上达天听?

弟弟白行简也非常鼓励哥哥:“如果哥哥没有写这些讽喻诗,未来的评价还会那么高吗,天幕还会把他评为十大诗人吗?”

“你们啊。”元稹有些无奈,不过也不意外。

白居易要是胆小怕事、畏畏缩缩,他们也不会成为知己了。

元稹为朋友惆怅,压低声音说:"听悠悠我心的意思,好像未来的人也很推崇太宗。如果位置上是太宗……唉。”

他话音落下,白居易等人心情都有些低落。

太宗之于唐朝,类似于管理员之于现代。

全民白月光,那可不是吹的。

唉,太宗离开的第xx年,想他。

今天又是嫌弃唐宪宗李纯的一天。

被唐宪宗迫害的著名文人不仅有白居易,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

这对好基友正在被贬谪的路上。

他们望着天幕,唉声叹气,他们被贬到了偏远地方当司马。

唐宪宗李纯还说:"即使遇到恩赦,也不会赦免你们。"

他们心里都说了句大逆不道的话。

皇上被民间称为小太宗,这个小是微小的意思吗?

不及太宗万分之一。

唉,今天也是怀念太宗的一天。

唐太宗李世民搞明白了宫市原来是缺乏监管所以被异化,皇帝本人不是想欺压百姓,心情好转些许,不算特别高兴。

唐太宗冷着脸评价:“那些皇帝不无耻,但是无能,连手下的人都约束不好,还怎么治理天下?"

他记得天幕之前说唐宪宗李纯被称为小太宗,也就是小版的自己,现在来看,落差未免太大。

看来自己在未来的评价也很一般。

房玄龄说道:"陛下,天幕之前也说了,大唐后期宦官专权,阻力太大了。"

着遥远的时空,唐太宗也不能插手,只能下决心,编一本《帝范》,教导后世子孙如何做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