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谁都可以阴阳怪气李隆基(第3/6页)

唐宪宗李纯如果知道唐太宗在骂他,估计要连声喊冤。

“这是德宗时期设置的,顺宗时期已经被废除了!”

唐宪宗李纯脸色乌漆墨黑,心情很不好:"这是赤.裸裸的污蔑,已经没有宫市了!"

然而,天幕却说:【史料记载,这种制度在唐顺宗时期被废除了,但是真的被废了吗?

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唐顺宗已经下台,皇帝是唐宪宗。

它只是改名换姓,秽土转生,依旧存在。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宫市是平等买卖,但是后来皇上让宦官管理此事,又缺乏相应的监管制度,这就成了捞钱的肥差。

宦官心想:“有什么可买的,直接零元购物啊!”

于是造成了"皇帝上不知晓,百姓下不敢言"的窘境。】

唐宪宗李纯:“……”

他刚刚说完制度已经被废除,就被狠狠打脸,感觉脸上有些火辣辣的疼。

“来人啊,把敛财的

宦官给朕找出来!”

这件事情经过天幕广而告之,引起民怨沸腾。

唐宪宗李纯不想处理也得处理。再说了,言中的皇上本意不是欺负百姓,只是想平等交易,方便你我他。

他的旨意自上而下,层层处理。

很快,官府调查出来了很多类似于卖炭翁的人,给予了他们对应的补偿,至少在面子上,是做得足足的。

收到补偿的百姓涕泗横流,默默垂泪。

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和卖炭翁一样惨。

因为宦官抢东西的时候,不敢欺负那些有背景的人,怕事情闹大,捅到皇上那里去,这些老弱妇孺就是最好欺负的对象。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总缠苦命人。

有人在家供奉天幕,希望天幕永远不会消失。

还有人偷偷在家中给白居易立长生排位,他们可没听说过什么诗人甘愿冒着被皇上厌恶的风险,为他们发声。

白居易不仅会风花雪月,也会怜惜他们,这太难能可贵了。

他们看遍了贪官,难得来了个好官,都不想让他死。

汉高祖刘邦望着天幕的场景,有些幻视自己的乡亲们,非常生气:"我还以为大唐有多繁华呢,结果也有很多垃圾,狗官!我要是那卖炭翁,我就提剑砍了他!”

吕后望着天幕中白发苍苍的卖炭翁,也有些不忍。

他们这对夫妻都经历过真正的苦日子,穷人最会同情穷人。

吕后暗暗下定决心,如果自己能掌握权力,一定要延续"休养生息"的政策,宽刑简政,力行节俭,改善民生。

>

至少在她目之所及的地方,绝不能出现如此无耻的事情。

唐代文学家韩愈早就观察到了这种现象,望天长叹:“名字上叫做宫市,其实就是白抢,白居易这首诗写的倒是不错,能写旁人不敢写的东西。"

“可惜了……”

论起忧国忧民的思想,他们算是知己。

可他对白居易不太感冒。

妻子满怀期待地说:“夫君,白大人出现在天幕上,多风光。你们都同朝为言这么久了,怎么不来往,要不请他来家里坐一坐?”

天幕播

放之后,现在全大唐的百姓都对白居易很好奇。如果能请白居易到宅家里坐坐,全家人估计都要高兴死了。

韩愈摇摇头:“我跟他合不来。”

他和白居易同朝为官好多年了,两人还都是文中之龙,都算文坛大佬,有很多共同好友,却没什么交集。

妻子有些震惊:“为什么?”

韩愈冷着脸说:"他不喜欢李白。"

白居易给杜甫摇旗呐喊,曾经在书中写:“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干余首。至于贯穿古今,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

李白的诗好是好,才华很出众,但是无论比风雅还是比格律,都没有杜甫厉害。

值得一提的是,白居易也给李白写了首千古流传的悼念诗。他并不是不喜欢李白,只是觉得李白在内容上不如杜甫。

因为当时很多诗人学李白的诗,学得非常烂,强调辞藻华美,没有什么思想性。白居易觉得诗歌应该针砭时弊,所以自然更加推崇杜甫。

韩愈觉得白居易脑子可能有什么大病,居然不喜欢李白的文章,于是讽刺道: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蛾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李白和杜甫谁更厉害,在干年前已经让他们的粉丝打破头了。

妻子有些不能理解:“文无第一,这不是常识吗?你们就因为这个闹得不开心?”.对我有微词。

韩愈摇摇头,欲言又止:"不止,白居易性格有点怪.

饰烟摄出大,故口文正。

个正。白店易任信有点性……对我有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