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第2/4页)

抱琴摇头:“内务府说是今儿才知道的,礼部做下的规定,皇上直接允了。”

这就没法子了。

贾元春只好说:“你去找夏守忠,叫他往家里送信去。”

抱琴又去找了夏守忠,回来的时候又是一脸为难:“夏守忠说了,礼部如今严格规定,不许太监们私自往外头通信,否则以窥伺内帷论处,如今正是查得严的时候,他们也不敢动作。”

贾元春皱眉:“银子给了吗?”

“给了,五百两呢,他们都不收。”

贾元春说:“再给五百两,财帛动人心,就算是上头再不许带消息出去,难不成他们就真的不递?”

“可是娘娘,咱们手里头没有多少银子了。”

宫女进宫的时候本就是要搜检行礼的,防止夹带私货,贾元春进宫的时候只带了一千两银子用来打点太监们,她出手阔绰,太监们才愿意捧着她。

后来王子腾又悄悄送进来两万两银子,封妃以后,贾母和王夫人每回进宫都会送一点进来,这才支撑到现在。

这个月王夫人她们还没来,这银子还没着落呢,才刚她去看银柜,拢共只剩下一千五百两了。

这会儿又要拿五百两出去……

可是贾元春铁了心:“送过去就是了,给家里头递个消息,到了后半个月他们就会送银子过来的。”

抱琴没法子,只能把银子送了出去。

夏守忠他们果然收了。

等抱琴走了,小太监就问:“爷爷不是说不收吗?”

夏守忠笑笑:“别人的不能收,什么吴贵妃之类的,你收了就等着掉脑袋,这位可不一样,他们家银子多,又不受宠,怎么收都不碍事。”

内相戴权还收着她的银子呢。

他又打发小太监去内务府:“去跟那边说,事情成了,尽管放心。”

内务府知道消息就丢脑袋后头了,有小官不解:“那边给赏钱一向大方,咱们怎么忽然为难起她来了。”

管事太监敲了敲他的脑袋:“有钱又怎么样?谁叫她家里得罪了人?”

内务府还归着户部管呢,人家不给钱,他们内务府东西供应不上,就等着吃挂落吧!

更何况就是不叫她和家里人通信,叫什么为难人?宫里头那些没权没势的小宫妃,人家不和家里通信不也活的好好的?

#

贾家,贾母正心焦。

“怎么样?里头有没有消息递出来?”

底下的小厮摇头:“宫里头都没来信,只说如今不许探望了。”

贾母急的心慌:“去,找人去王家问一问,什么情况!打听清楚了再回来!”

也不知道怎么了,前些时候还好好的,现在宫里头的消息是一点儿都不知道了。

他们家里本来就没有人在朝上,就靠着和贾元春交流,如今才能勉强听一点消息,可这会儿忽然断了通信,怎么能叫他们不着急?

她派人出去打听着。

人才刚出去,三春、宝钗都来请安了。

贾母强自笑着,忽然又想起宝钗家里和内务府来往,就问起消息。

结果薛宝钗也不知道。

她说:“老太太要是想知道,也不必叫人去打听,只叫人去问问林兄弟不就是了?他和他家先生常来往,那肯定知道的。”

贾母讪讪的。

贾宝玉这事儿,她对外可没说和林涣有关系。

本来就得罪了人家,哪还好意思去问?

贾母不吭声。

薛宝钗也不说话了,她在心里琢磨着。

本来还以为林黛玉不来请安是病了,看来是有嫌隙了。

是为了贾宝玉那个姨娘?

可黛玉和贾宝玉又没什么,反倒是贾宝玉一厢情愿……

如今贾府的事儿是越发多了,哥哥薛蟠也立起来了,她想着要不然干脆搬出去住算了。

心里这么想着,请完安,她就去了潇湘馆。

前些时候宫里头下旨,叫她们搬进园子里住,林黛玉就住了潇湘馆。

薛宝钗到的时候,林黛玉正在绣荷包。

“哟,妹妹这是难得动针线?”

薛宝钗笑着说,又拿起林黛玉做了一半的绣囊:“我瞧瞧,做的真不错,我前些时候预备着替我哥哥做一个的,可惜想了好多的样式都觉得不好。”

林黛玉说:“还能有什么样式?绣些青竹常青松就是了。”

薛宝钗说:“他就不爱这些竹啊松的,给他也是白费了的。”

她看着林黛玉动针线:“我瞧你哥哥往日里都是用祥云纹的,这会儿怎么绣起水波纹了?”

林黛玉手一顿:“我做着玩的。”

薛宝钗笑了,又问起内务府的事儿。

林黛玉摇头:“我还不知道这事儿呢,估摸着是上头有什么政策吧。”

她想了想,还是和薛宝钗说:“咱们姐妹两个到底还是有缘分,相识一场,姨妈又一向对我和哥哥不错,有一句话,我想跟你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