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崩坏原因(第2/5页)

另外,为什么凶手连续杀了一百个人,居然还没有被抓捕呢?

想到这里,周谦问齐留行:“你刚才说觉得奇怪?哪里奇怪?”

“这些报纸上的报道很奇怪。

“还有,你们看这些纸张,这上面有通缉犯的画像,这应该是贴在街上的画报,给大家提供线索,让大家举报凶手的。”

齐留行将报纸展开来,周谦快速扫过它们,果然很快发现了关键点。

相关报道的标题非常醒目:《现已确认以残酷手法连续囚禁并残害17个少女的真凶的身份,其头像如下,请广大市民积极提供线索》

《……连环杀人案已落网,感谢知情人士的举报》

《今有300人签署联名建议书,要求对杀害花季少女的连环杀手执行死刑!》

……

日记、报纸、画像、照片,以及这栋别墅地下室内的尸体,足够将一大部分真相还原到玩家面前——

杀人凶手的心理显然有极大的问题。

在15岁时,他目睹了姐姐在浴缸中死去的场景,这竟让他产生了某种病态的审美上的迷恋。

成年之后,每次他想到那个画面,都觉得心生向往,于是他想要重现那一幕。

有条件将梦想转化为现实后,他就开始实施了计划。

凶手把一个又一个的少女绑回家,放到玻璃器皿中泡水致死,并在她们濒死的时候进行拍照留念,以便留住他所认为的“生命最美丽的瞬间”,达成他对所谓的“美丽”的追求。

后来,失踪的少女越来越多,达到了17个。这无疑引起了警方的重视,他们会在全城追查凶手。

一段时间后,警方应该找到了凶手的住处。

只不过赶在警察到来之前,凶手已经逃离了自己的住址。

警察搜查他的家,发现了17具尸体,并通过对邻居的走访,确认了他的长相,进行了登报处理,把他列为通缉犯进行全国通缉。

凶手惨绝人寰的行为一定引起了所有人的愤怒,人们会把他的画像四处张贴,祈祷着早日将他抓捕归案。

至于逃亡的凶手,在看到这些通缉画像后,他会尽可能地将它们撕下来,有的被他扔了,有的则顺手带回了家处理。另外,他也一定会及时收集跟自己犯下的案子有关的报道,以便立刻做出应对。

这应该就是事情的大致经过,以及为什么凶手的房间会出现通缉像画报以及报纸的原因。

乍一看,事情经过都是通顺的。

但这背后又有很多不能解释的地方。

报纸上写的受害少女只有17个,可为什么地下室有27具尸体?

此外,报纸上写了凶手已被通缉,这种情况下,警察一定搜过他的住处了。尸体只是被泡在器皿中,并没有被彻底毁掉,警察把尸体交给家属的认尸流程也应该会有。

无论如何,所有尸体都不应该继续存在地下室才对。

哪里出了问题呢?

一旁,何小伟把所有线索捋了一遍,开口道:“很多地方说不通啊,好奇怪。凶手被抓了,受害者的尸体为什么会在这儿?

“日记本上的受害者数量、新闻上写的、地下室里放的……为什么全都不一样?太怪了哎!”

齐留行想了想,开口道:“我忽然有个想法……”

话到这里,他有些不确定地看向了周谦。

周谦拍了一下他的肩,道:“你尽管说。我看我俩想得是否一样。”

齐留行便道:“我总觉得这……好像只有一个解释能说通这一切了。如果凶手一直处于被抓的状态,这一切都不合理。但如果他被抓了之后,又被放了,这就有继续往下盘的可能了……

“这些报纸,是凶手第一次被捕前的新闻。那个时候,他只杀了17个人。那17个人的尸体被警方带走了,并没有继续留在地下室。

“但是后来,凶手又被放了出来,然后继续杀人。按这日记本的厚度看,如果中间被撕掉的每一页都对应着一个受害者,他杀了一百多个人。然后嗯……他在不断转移居住的地方。”

拿起那本杀人日记,齐留行再道:“关于第一批那17个受害者的日记,基于某种尚不清楚的原因,被人毁掉了,这个人可能是凶手,也可能不是。那个时候,这后面的日记是还没有写的……

“那么,仅凭扉页上的内容,只能证明他心理有问题、或者有嫌疑,并不能构成他的犯罪证据,至少警方不足以仅凭扉页的这段话判他死刑。

“在那之后……我不清楚具体的数量,随便举个例子假设,假设凶手又在某个地方杀了20个人,他又被发现、甚至又被逮捕了,可是后来,关于那20个人的犯罪记录的日记,同样也被撕毁了……

“类似的事件再发生了几回,一直往后,就到了现在!”

何小伟挠了挠头,半晌后道:“过程我听懂了,大部分问题确实都能说通了。可最关键的一点没法解释……警察在他家搜出了尸体,确认了他是凶手,为什么最后还会把他放走?还一次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