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2/3页)

沈黎眼前的这些商贩,一个个都见过血。连队伍中只有十岁的孩子,估计也不是例外。

大昭和吐蕃有联姻关系,距离上一个公主与吐蕃通婚不过五年,此时是大昭和吐蕃的外交蜜月期。沈黎不担心吐蕃人会对他有什么伤害,千里迢迢来到燕回县找他做生意,这一点就让沈黎的戒心放下大半了。

吐蕃商队的头领叫赤努汗,他的脸上有喜庆的高原红,还有络腮胡子,看起来有些不修边幅。越过高原山川,跨过河流,他就是想跟沈黎做长久的生意。他们吐蕃是有牛羊,可是卖得价格并不能让他们满意。吐蕃的权贵,纳取的税太高了,商贩们不得不开拓自己的市场,争取多赚些钱财。现在看沈黎卖羊毛衫,毛线衣卖得这样好,他们也想学技术。

沈黎也不预为难他们,只是羊毛衫,毛线衣,是他目前不能放手的东西,因此,沈黎提出要先与吐蕃进行羊毛买卖,历时一年,然后等双方都建立了信任,再谈进一步交换方子的事情。

他们馋沈黎做羊毛衫,毛线衣的方法,沈黎也馋他们优质的牛羊,和冶铁技术。

互相合作,实现共赢,如果商道可以打通,这将养活数以万计的沿道百姓。更不用说还有吐蕃和殷州百姓。

这年头,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只需有人牵头,就会有无数外来的民族冒着危险来到大昭做生意。而大昭人,也会去关外的集市做生意。

拿燕回县为例子,以前西北关外的百姓总是害怕沈黎会对他们有什么克制政策,会捉他们来大昭做苦活,压制他们的羊肉价格。没想到等燕回县的集市逐渐完善,他们却打算自己将羊肉羊毛送到这里来了。无他,有利可图,就能让人放弃偏见。

而且,燕回县越来越繁华,就有越来越多的关外人愿意偷偷翻过边境,来燕回县生存。男人们不止入赘,还会假装自己就是大昭的黑户原住民。大昭的官员前来收税,他们也有模有样的交上来了……

沈黎对下属道:“……不用阻拦,想来就来,给他们补上户籍,以后就算是大昭的人了。”

至于女人,许多关外女人都愿意来羊毛坊,羊绒坊工作。因为她们本来就熟悉如何跟羊毛打交道,脏兮兮的,纠结在一起的羊毛,在她们的手里服服帖帖的。羊毛处理起来异常麻烦,但是县令给的工钱多!她们十几年都没有赚过这么多钱,如今只要在羊毛工坊做几个月的活计,很快就能在大昭好好活下去了。甚至有的女子立了女户,准备招赘。

一时间燕回县的人口居然就这样越来越多了。沈来秋看着户籍整理,感叹他儿子的厉害。这来年的税收,八成要翻两番了。

“你那拉链,怎么还不批量生产?”

沈黎也很无奈:“不是我不想做出来,而是可以做拉链的铜不够用,铁比铜硬,不好制作细密的拉链。”

没办法,这个时代生产力水平地下,很多想法都没办法付诸实践。铜在大昭也属于贵重金属,不是沈黎不愿意用铜做拉链,而是如果拉链是铜做的,价格就会高很多。富人不需要拉链,穷人买不起带拉链的东西,那么拉链做出来就没有什么用了。

沈来秋提议道:“可以用木头代替吗?”

沈黎想了想,“木制硬一点,应该也可以。”

沈来秋突然道:“用铁桦树!这东西在幽州有许多,上次还有北商和我吹嘘过这种树,刀枪不入,很适合做盾牌。”

沈黎点点头,古代的金属值钱,用木头做盾牌也属于正常现象。

不过沈黎还需要找一两棵铁桦树试验一下,如果铁桦树果真如此坚硬,那么自行车的链条还可以改进一些,价格也能便宜些。

板车现在在燕回县已经算普遍的了,一个村起码有四辆板车,板车不是个奢侈品,只要愿意给自己的活计增添些便利,都会愿意买上一辆家用的。

“今年的年货,靠着板车能拉不少!”

“哈哈!用板车拉年货,您今年赚了不少啊!往年没着呢阔绰!”

那汉子也笑:“往年我懒得像只冬眠的熊,家里没饿死人是老天保佑了!我家女子,到现在还不待见我呢,可不得多买点,赚她们的高兴?”

女子是对家里妻女的称呼,这汉子眼眸里闪过愧疚,看着腰包里的铜钱,又觉得不招待见没关系,以后有的是机会叫家里女子过得好,只要她们过得好了,总归后天会待见自己的。

“唉,沈县令怎么不早点来这里呢。看看燕回县的汉子们,个个如今跟回炉重造一样。”

“唉,我听说,县令又要在来年组织军训了,年满十四都得来,不知道是真是假。”

那汉子不答话,是真是假,都不重要了。沈县令如今说的话,大家都会遵从的。人心是肉长的,碰上这样一个为他们着想的县令,当然要知道感恩。感恩县令,不说别的,至少县令说的话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