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里应外合(第3/4页)

以表示这番举动完全是为了体恤窑工,并不是故意冒犯天子,以次充好。

“原来如此……这何郎中真是个好官啊。”

朱见深两年前刚继位,并不知道御窑厂还有这样一位人才。如今听张公公向他一一说明,不由得感服起这位小小郎中的一番爱民如子之心了。

“既然如此,这种‘窑变’之物,应该封存在仓库中。又怎么会流到京都呢?”

并且,流到了正赶往封地的崇王的随行物品中。

要说这崇王,自从六月底离开京城,满打满算已经走了将近七天了。

根据东厂探子的回报,浩浩荡荡的车队启程了那么久,居然只走到怀柔县,甚至都没出京郊……

据说这是周太后吩咐的,她说小王爷身子单薄,白天马车里太热,王爷受不住,不准行车。要等太阳下山,天气凉快了,车队才准行走。

但是车队行走后不久,又要停下休息,因为王爷嫌弃马车颠簸,夜里无法入睡……所以一天下来,车队差不多只走两三个时辰,难怪到现在都没离开京畿。

也幸亏如此,“那个人”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将车队里的东西“顺”了些回来。

朱见深的这个问题,张公公和陈公公自然都无法回答,只能匍匐在地。

“还有这个斗彩碗。整个昭德宫里,怕是都找不出如此精彩绝伦的瓷碗,居然被宁清宫的小宫女用来乞巧晒水用……母后的宫人,气派就是大。”

他拿起这种雕工细巧的水碗,啧啧称奇。

前几天还在同万侍长商量,说想模仿宋人的《子母鸡图》烧制一套鸡缸杯。万侍长还担心凭御器厂现在的水平,无法做的纤毫毕现,复原出图画本身的神采来。

现在看到这只斗彩牡丹碗,小皇帝觉得万侍长应该是多虑了。

听到皇帝这一番话,宫正陈太监已经害怕得不能自已。

按说御器厂所有的贡瓷入宫之际,都会在尚宫局造册登记,然后再根据份例送到各个宫中使用的。

这个斗彩瓷碗明明是御器厂之物,也被分到周太后的宁清宫中,尚宫局却找不出它入宫的记录,让他实在百口莫辩。

想了半天,陈公公终于找到了能为自己脱罪的托词。

“陛下,御窑厂除了为大内烧制瓷器,也要为各王府,皇亲们烧瓷。如果是王府,或者外头呈进奉的话,那尚宫局没有记录也是正常的。”

除此之外,他实在是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个没有登记在册的瓷器,会出现在宁清宫中了。

“王府,皇亲……有道理。”

朱见深淡淡一笑,“比如说——国舅爷之类的,对不对?毕竟朕的小郎舅,也很喜欢往昭德宫里给他姐姐送东西。”

虽然都是什么竹蜻蜓,泥娃娃,美人风筝,江南竹器之类的骗小孩的玩意,但是架不住万侍长和阿直喜欢啊。

至于自己的母亲,喜欢什么东西,他做儿子的岂会不知道。

金银饰品,苏杨丝绸,还有就是陶瓷玉器……

“都是国舅爷,送个礼都能差那么多。”

朱见深缓缓地站了起来,走到文华殿外头。

已经到了要用晚膳的时间,星星虽然还没有出来,不过一轮清瘦的月亮已经渐渐地爬上了紫禁城金色的琉璃瓦上。

“今儿是七夕节,牛郎织女难得一聚,是个夫妻团圆的好日子。”

朱见深眯起眼睛,试图在天空中寻找银河。

不过时间尚早,天色还没彻底暗下来,那道乳白色的天河,暂时还看不到踪迹。

“一会儿朕要去昭德宫陪万侍长过节乞巧。怀恩伴伴……”

“奴才在。”

怀恩走上前来。

“去,给袁指挥使下个驾帖。让锦衣卫们去庆云伯府上,把朕的娘舅带到诏狱去。这天太热了,全京师都没有比诏狱更加凉快的地方了。让他去享受享受。”

“那娘娘那边……”

怀恩小心地问道。

“母后这段时间心情都不好。难得过节,就不要打扰她了。”

朱见深自觉自己还是个“孝子”,作为“孝子”自然要体恤母亲的身体,万不能让她再为娘家人操心了。

娘舅,弟弟,母亲……

怎么都是给人做“外戚”的,这些人不像小郎舅一样为朕分担国事就算了,还整日里想着怎么算计朕,算计朕手里的东西。

是不是有一天,连朕的整个“江山”都要被算计走了呢?

小皇帝微微勾起嘴角,眼中却是一片冷意。

“怎么办,要不要跟小邱说?”

距离那天发现荣小姐可能给邱子晋带了绿帽子后,已经过了好几天了。

每天看着邱大人忙进忙出,奔波在御器厂和县衙之间,万达却实在无法对他开口,告诉他可能要“喜当爹”的真相。

而且这两天里,邱子晋和他的母亲又爆发了一场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