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升迁(第5/6页)

邵耀宗:“到明年高考就停十二年了。十二年多少人才啊。你得这样想。”

陈司令闻言,叹了口气:“是呀。到明年十二年啊。十二年前,我家老大才十五,跟陈鑫现在一样大。不是这革命,现在他不是军人,也该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或科研工作者。”

邵耀宗没真正经历过,无法感同身受,不敢乱劝,“我以前在边防师的师长,有一年跟我来信,说他儿子请病假回城了。要不让陈鑫他哥试试?反正早几年上面就提议让知识青年回城就业。他回来没工作,只要你家人没意见,估计也没人敢说什么。”

陈司令的儿子以前请病假回来过,那时候时局紧张,呆几天就赶紧回去了。

“我回头给他拍个电报。委屈他了。”

陈家的情况,邵耀宗听人聊过,“你也是没办法。不可能都安排到部队。总不能让更小的女儿下乡吧。我想他也能理解。对了,没在农村结婚吧?”

陈司令微微摇头:“早几年想在农村找个对象。那时候正好上面让知识青年回城就业,他想回来就没敢留在农村。

“谁能想第二年到处批孔又乱了。我怕回来再横生枝节,没敢让他回来。他自己也知道,那时候农村反而比城里安全。一个村找不出五个识字的。”

邵耀宗:“看上面这半年来的态度,有心恢复以往的一切。能回来就早点回来,离市区近,不论是进厂,还是做别的都好安排。”

陈司令微微颔首,拍拍邵耀宗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邵耀宗回到家中就忍不住跟杜春分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咋了?”杜春分奇怪。

邵耀宗:“今天上午陈司令为了他那个大儿子,亲自去办公室找我。起初还没好意思说。我听出来主动问,他才问是不是要恢复高考。”

“就算恢复,也跟他大儿子没啥关系吧?”

邵耀宗想想陈司令的话:“听他的意思大儿子学习很好。估计是想让孩子提前回来,在这边上两年高中,等恢复了正好参加高考。”

“多大了?”杜春分想笑,“得三十了吧?”

邵耀宗洗洗手,道:“你肯定没听说过,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以前的进士等于现在的大学生。陈司令觉得儿子能当科研工作者,那成绩肯定能上个不错的大学。别说今年才二十七,就算三十七,他工资养得起,也得让儿子试试。”

“陈司令不愧是司令,心气高啊。”

邵耀宗摇了摇头:“主要是觉得对不起大儿子。四个孩子就他回老家种地。”

杜春分心中忽然一动:“家家户户孩子都多,不可能所有孩子都安排在城里进部队,那样别人肯定有意见,所以像陈司令这种得委屈别的孩子的家长肯定也不少。”

邵耀宗看到压水井旁边的水桶里有个西瓜,就拿出来去堂屋:“想说什么?”

“都像陈司令一样,那回头恢复高考参加高考的人可不少。”杜春分把刀递给他。

邵耀宗忘记接:“你说的不是没道理。郭师长家的几个孩子就郭凯旋回老家了。郭师长肯定也觉得对不起凯旋。他要是知道这事,肯定会让凯旋参加。”

杜春分:“要不要写信告诉他一声?以前对你不错,没少替咱们跑腿给老杜送东西。”

邵耀宗把刀递给他去卧室写信。

这封信署名没敢写自己的,写的是杜春分。不论是邮递员,还是邮递员去信的时候被别人看见,都会当这是一封家书,不会放在心上。

杜春分进去喊他吃瓜,看到信封上的名字,“回头我寄吧。”

邵耀宗点头。

虽然革命结束了,但肯定还有不死心的人。

以防万一,邵耀宗没敢写太多,只写了三句话。

信封封上就放抽屉里。

邵耀宗:“甜儿她们呢?”

“嫌这边进不来风,在北大门那边乘凉呢。我们先吃。待会儿送信的时候去找她们。”

邵耀宗边吃边思考:“回头别让她们出去了,好好在家复习功课,尤其数学,这一门好估分。到时候也好填报志愿。”

“行。对了,刘翠华嫂子那边要不要说一声?”

邵耀宗想一下:“你写信吧。就当唠家常一样跟她提一句。她离咱们太远,也不知道这几年具体什么情况,免得节外生枝。赵政委就不用说了,他和郭师长现在住的不远,两家常来常往,他知道赵政委就知道了。对了,先别跟甜儿她们说。”

这事还没影,她爹猜这一两年,万一上面阻力太大弄到后年,明年没出结果,所有人都会跟着空欢喜一场。

说不定还会怨她。

杜春分道:“我知道。”

然而她怎么也没想到,一个月后即将恢复高考的消息就传遍军属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