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第7/7页)

豫王心下一跳,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下意识就拦住谢临问:“三弟,这是也要问?”

谢临一直平淡的表情突然露出一个笑:“二哥结束了不就轮到弟弟我了么。”

豫王想也不想就说道:“你整天就知道打打杀杀的,这些文人能回答你什么问题?”

谢临抬眸:“他们不能回答,我就不能问了?”

两人正僵持着,太子谢昭不禁皱起眉,拍了拍豫王的肩,不解:“二弟这是怎么了?后面卷案怕是快阅完了,还是快叫三弟问话罢,莫要耽误了时辰。”

豫王这才咬牙让出位置,只看谢临到底要问些什么问题。

谁知谢临站出去,看着周边的进士,直接点出方才被太子与豫王分别问过的几位进士,问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何说?”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何说?”

“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何说?”

三问均出自《四书》与《五经》之中,乃是科考中最简单的释义题,只需将自己所理解的道理讲出来便可,三问一处,周边的文臣们不禁差些笑出声来,想着这静王就是静王,平素只知道打打杀杀,论到如今殿试上,竟是问出了如此小儿科的题目,也不知是故意的,还是来闹笑话的。

文臣们这般心底嘲讽地想着,却不料被静王点出来的几位进士却宛如锯嘴葫芦一般,谁也不肯开口了。

似乎方才口若悬河的不是他们本人一样。

好在就在众人等待中,最先被太子谢昭点名出来的几人还是纷纷开口回答了问题,虽说不出彩,却也不功不过,是合格的答案,与之前面对太子提问时的表现没多少差别,而反观被豫王问过的那几位……

“这几个进士怎么回事儿?”有大臣拧眉不解,“怎么连句话都不说了?”

也有大臣像是替他们解释般的说:“或许是人家心气高,觉得静王问这种问题是在侮辱他们的学识?所说义闹脾气不肯作答?”

然而这种说法并站不住脚,如今的知识道理哪有什么高低贵贱,便是连四书五经,都是有些文人研究一生都能说研究透彻的名著巨典,说那几个进士不愿作答,也未免也太牵强了些。

但偏偏……就是这么简单地题目,那几个进士仿佛面对着人生中前所未有的难题,额间的汗水都冒了出来,却还是无人肯开口。

谢临长身玉立地站在几人面前,似笑非笑的眼光打量过几个进士,眸中的冷意仿佛早已将他们的那些肮脏与龃龉都一一看透——

“还不肯说吗?”他轻轻问出一句话,叫豫王当场大变了脸色,更是叫晋元帝与在场众人察觉出了很多不对劲的地方。

而恰在此时,阅卷的几位大臣已经将他们认为最好的十分答卷呈在了晋元帝面前,同时,京兆府尹伙同刑部彭止清于殿前求见,称有重案相报。

……

晋元帝翻看着此届进士里最好的十分答卷,又看着跪在大殿前的京兆府尹,眯眼问:“京中是有何大事,府尹才这般急切,竟是容不得殿试结束?”

京兆府尹叩首,沉声道:“臣惶恐,怕殿试结束,一切就要晚了。”

晋元帝蓦地将手中的案卷拍在桌上,道:“府尹不妨与朕说说看,是何等大事?”

京兆府尹闻言,心知晋元帝已经动了怒气,只给彭止清使了眼色,但彭止清却无知无觉,只将手中捧着的一沓案卷高高举起道:“回禀陛下,此届会试中乃有徇私舞弊之徒,此人手眼通天,买通贡院中的许多督查官员,若非是有民间读书人出面检举报案,否则陛下便要被蒙蔽圣听了!”

晋元帝脸色巨变:“你手里的是什么东西,给朕呈上来!”

彭止清将会试卷案递给老太监,自己则跪在殿前将会试之后的来龙去脉一一说清,而就在此期间,晋元帝的翻看着由京兆府整理出的三十八份“相似”卷案,脸色由黑转白,又有白转青。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天子一怒,朝堂上的众人纷纷震颤着跪倒在地。

而之前被谢临问审却答不上话的几个进士却一时面如死灰,朝堂之中又一股难闻的味道蔓延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