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大汉华章(44)(第5/5页)

大司农见无人再反对,便施施然又冲着刘启行礼,说出了开榷场最重要的目的:“陛下,榷场一开,匈奴人每年都会定时定点派人来到指定地点进行交易……”

他这话一说,朝中诸人眼神就亮了。“初时,匈奴定只会派小股人来,若吾等互市常年安全无恙,他们来的人会越来越多。”

“我大汉的丝绸、米粮、盐巴、瓜果都是他们急需的物资,而匈奴的牲畜、良马、皮货我们也需要。”

“当然,我们更需要的其实不是这个。”

大司农话没说明白,有些话说出口就不美了。做人要含蓄,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指的是什么。

大汉最需要的是匈奴人的情报。

这个民族实在太过神秘,难道他们整一年都没有定居下来的时候吗?难道他们的女人都能够像牲畜一样刚刚产完子就能若无其事地站起来继续行走吗?难道他们的小孩刚出生就能跟着家人长途迁徙?

如今朝中普遍的意见是,匈奴人一定有定居的地方,只不过大家尚未找到。而边境的贸易交流就能够为他们带来这些信息。

只要知道了他们大概的位置所在,刚才主和派的意见便也不是事。

除了这个之外,大汉还需要知道匈奴内部的势力分布,以及其首领的性格为何,有没有和匈奴王庭特别有意见的部落,等等。

唯有掌握足够的信息,他们才能有进一步的操作。

如此,这个议题已经不需要多说,除了少数人不发表意见之外,大部分的臣子都投了赞成票。

但接下来大家关于能够售卖什么产生了分歧,尤其是关于米粮能不能卖这个问题发生了激烈争吵。

另外还有定价问题,汉匈之间使用的货币不同……不如说匈奴压根就没有货币这个概念,他们都是以物易物的。这要如何定价?用什么计量单位?

还有,互市设定在哪里也是个问题,谁来管理,如何收税……种种琐碎问题使得刘启被吵得脑仁疼。

他指尖点点桌案,忽而说道:“关于这个问题,朕想要问问诸王的意见。”

臣子们一愣。

没错,刘启学着自己儿子,将国家大事来了个群发。

不管是儿子、兄弟、叔伯还是功勋之后,一个也没拉下,他们陆陆续续地都收到了这份文件。

顿时一干人只觉得脑仁一抽一抽地疼。

这,这是何意?

要说陛下愿意让他们干涉朝政他们是不相信的,刘启小儿看着老实,其实狡猾狡猾的。

但是上头还说了这问询是问了所有诸侯,如果自己不回答或者答得不好那岂不是很丢脸?

诸侯、藩王们纷纷以头抢地,只觉得心中纠结万分,他们是答呢,答呢,还是答呢?

——你倒是给我一个选择的余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