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快来订阅我∩_∩(第2/3页)

没想到,唐家的茅厕却很是干净整洁。

等送了县令离开,村子里的人一窝蜂的涌进了唐家的院子里,年老年少的男男女女围成了一团,七嘴八舌的询问着详细的事。

今天刚跟唐三婶骂街的刘氏讨好的望着唐三婶,见他偏过头不理自己,就转头去了柴氏那里,笑道:“婶你可真是好福气,这个孙子可是给你把面子挣大了。”

村子里的妇女都应和着,羡慕又妒嫉,眼红无比。

好事成双,吃午饭的时候,第二家来人了,是唐瑾的小舅舅第二毅,他来送信了。

一进门见到家里才吃完饭,有些意外,笑着对唐爷爷开玩笑:“你家怎么才吃?等我不成?”

唐爷爷他们连忙问吃过了没有,叫他吃饭,第二惠笑着骂他,让他客气一点。

第二毅笑道:“我爹今天接到我哥他们的回信,知道他们平安到达了很是高兴,马上让我来送信过来了,我进村口的时候听到村里人聊天,说是你们县的县太爷来过村里了?”

“乖乖考了第一名!”

“县太爷来家里道喜了!”

“还有舞狮的!”

“我家今天可热闹啦!”

“小舅你来晚了没看到!”

“……”

家里孩子七嘴八舌的向着第二毅倾诉着家里的好事,第二毅一听惊喜极了,连忙望着第二惠:“真的?难怪我一进来就觉得一家子的喜气儿,这可真是太好了!”

第二惠知道有信来高兴极了,伸要要了过来,后又递给了唐爷爷,笑着怨他:“这么远怎么跑来一趟,用信鸽发个信来就成了。”

“那可不行,这是大事,当然得跑一趟了,再说了,信鸽也撑不起这么多重的东西啊。”

唐爷爷打开了信,找出写给第二惠和唐三婶的,让她们拿了去,先拿着自己的那封看起来。

家里人都等着,想看上边说什么。其实这次也没有什么事,不过是报平安的,有一些途中见闻。

第二惠的信里有唐转和唐瑾两人写的,都是一些家常,唐转主要问的还是大女儿的婚事。

知道唐瑾考中后中,第二毅待不住了,要马上回家去报喜。因为他走的晚,到了时已经是下午了,第二惠不放心他走夜路,不让他回去,他不应就说写今信给信鸽反消失带回去。

第二毅反是不愿意了:“这种好消息就应该亲口说,我还想看看爹高兴的样子,自从咱……”婆走后爹就没高兴过。

后边的话及时打住了,第二惠却知道他想要说什么,安静了一会儿,情绪缓过来又劝第二毅留下一晚。

最后因为家里要写信让第二毅带着顺便寄出去,第二毅只好留了一晚。

下午第二惠就开始给丈夫和儿子写信,写完了又因唐三婶字很多不认识代她给唐三叔写了一封,第二在才让第二毅带走了。

第二晟知道唐瑾竟然考中了会元后果然很高兴,露出了自母亲去世后第一个开心的笑容,随后又问着:“那麟儿考中了没有?”

“爹你高兴糊涂了?封发出时他们才在京城里,还没考过呢。”

第二晟一想:“应该没有考中,要是考中了,怕是昨天就有报喜的了。”虽然孙子没有考中让第二晟失落了一下,不过想着自家孙子那水平,这结果早就在预料当中了。

当下也写了信,第二天就寄了出去。

应县令回了县里以后,觉得唐家不一样,问起下人唐家的事,也没人知道什么。查了户籍,是自京城迁过来的,就明了唐家人与一般平民为何不同了,原是家长见过大世家的人家啊,难怪。

不过,自唐老爷子以上都没祖宗,也不知道是战死还是怎么的。这点也不奇怪,以唐老爷子的年龄来算,家长也是处在国家刚兴建还需要打仗的那个时候,各方面都乱,有些资料都丢失了。

其实唐爷爷在跟应县令用官话说话时,就意识到了用官话讲话会引人好奇,不过想着唐瑾都考中了会元,无论怎么至少都是个举人出身了,以后也不会在省内考院试乡试了,只会去京城考,这点就已经不重要了,才没避及。

而京城里,昭德帝让人去查屈健的事也出来结果了,无论从户籍还是从邻里所言中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屈健的年龄的确没有错处,没超过童子科的年龄限制。

没有错处就证明自己冤枉了别人,这让昭德帝很不高兴。

他找机会问丞相:“到底是底下人胆子太大糊弄我,还是这事另有隐情?”

反正他是不承认自己冤枉了别人,他觉得是假的肯定是假的,得出真的结果,一定有什么其他原因。

丞相笑道:“要不,我们问一问新科的小状元?”

昭德帝大讶,奇怪道:“丞相对于新科的小状元很是感兴趣啊。”不然也不会不让公布他的试卷,还在现在提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