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矛盾(第2/6页)

“还会巡视黄河运河槽运。”佟宝珠没同他绕圈子,直奔主题道:“本宫听说有个叫于成龙的南方官员擅长治水,太子着人修书给他,让他带着治河方案求见皇上。”

太子想了想道:“一个叫于成龙的两江总督去年过世了。”

“还有一个叫于成龙的。”佟宝珠道,“前两年,本宫无疑中听你皇阿玛提过。是别人举荐给你皇阿玛,你皇阿玛把他派到了南方做了一个知府还是巡府。这个人最擅长的是治水。黄河泛滥,正需要这样的人去治理。”

在两百多名知府中寻一个人,再派人找到这个人,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在短时间内与这人联系上,又说服对方冒着被问责的风险去求见。毕竟一个知府上书治河方案,算是歪门斜道。

如果索额图在,还好办些。可现在索额图随驾南巡了。

太子迟疑了片刻后,道:“儿子回去就安排。”

佟宝珠道:“这样的事,不用太子亲自办,把他交给纳兰大人。太子只用说,让于成龙拿着太子手令去求见。”

太子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不管是由谁办,只要于成龙拿他的手令。事成,最大的功劳就是他的。可纳兰明珠一向看他不顺眼,爱挑他的毛病。

索额图是他的叔外祖父,纳兰明珠和索额图水火不容,他是跟着索额图受连累。

佟宝珠看太子沉默不语,又说道:“太子是大清国的太子,所有的朝臣都是太子的臣子。他们在太子眼中,区别只在于官位不同,能力不同。”

太子豁然开朗,满是感激道:“皇额娘,儿子明白了。谢谢皇额娘指点。”有纳兰明珠的授意,再加上他的手令,对方无后顾之忧。定会拿出真本领求见。

即使皇阿玛没任用于成龙。从这件事里,也能让众人看出他这个太子的宽容大度。在他的眼里,所有的朝臣都是一样的臣子。不分谁远谁近。

纳兰明珠是个情商极高的人。得了太子的吩咐,和太子想法差不多。此事能否办成不论,这件事能让皇上和朝臣们看到,他并未针对过太子,他以前反驳太子的意见,是就事论事。太子的吩咐,对于他来说,和皇上同等重要。

查到于成龙的所在地之后,当天就用了五百里加急的信件发往江宁府。

五天后,也就是十月初二,江宁知府于成龙收到了加盖户部尚书以及太子印章的私信。

这时候,康熙的行辇才走到山东的德州。到了南关驿,他从当地官员进献的特产中,挑出扒鸡、驴肉和金丝小枣,分成四份,又分别写了四封信交给了信使。

德州到北京六百里路,信使用了一天半的时间,把东西送到了皇宫里。

宜妃看了信,捏起一颗金丝小枣吃,开心地笑道:“真甜!”问身边的宫人,“问了吗?都谁收到皇上的信了?”

“回主子的话。太皇太后、皇贵妃、太子和您。”又特意说,“后宫中,除了皇贵妃,您是独一份。德妃没有。”

宜妃笑得更开心了。都说德妃心机深,聪明。那是目光短浅的小聪明。

自己就暗示了一下,如果皇贵妃失了势,德妃将是后宫中最受宠的妃子。德妃轻易的就上了当,想踩着皇贵妃上位。

蠢货啊!把皇贵妃踩下去,皇上能对她有好感?估计恼着皇贵妃的同时,看见她就跟看见绿头苍蝇一样厌恶。

与此同时,德妃也听说了,康熙往宫里送信送特产的事。荣喜嬷嬷安慰她,“宜妃是有身孕,所以得了一份。”

德妃没接话。

她在思考,宜妃用什么赢来了皇上的欢心。

承乾宫里。

佟宝珠打开信,上面是两句诗:楼船御北风,渺渺过齐东。

八阿哥吃着小枣问:“皇额娘,皇阿玛信上写了什么?”

佟宝珠笑道:“说他走到了哪里,路上的景物如何。”

“皇额娘,儿子能给皇阿玛写信吗?”

“你会写字?”

八阿哥露着小白牙,笑呵呵道:“皇额娘帮儿子写嘛。”

佟宝珠本来没打算给康熙回信,八阿哥的祈求又不忍拒绝,于是就让宫人研墨。

在八阿哥的口述下,写道:启禀皇阿玛,儿子吃到了皇阿玛派人送的特产。肉很香,枣很甜。谢谢皇阿玛关爱。皇阿玛路上保重身体,儿子盼您早日回宫。

写完后下面落款八皇子胤祀,佟宝珠又让他按了个小手印。

两天后,康熙收到了这封信。看着运笔灵动快捷的瘦金体,后面一句,在他眼里变成了臣妾盼您早日回宫。

一个四岁的小孩子懂什么。

哼哼,借由小孩子给他写信,也只有心思多的贵妃,能想到这样的主意。

这件事,在康熙看来,是佟宝珠知道他有宠爱的人后,向他示弱。顿时十分后悔,在宫里时,没好好跟她讲让她随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