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第3/6页)

刘巧巧感动的不得了。

这全家人都没说给她的孩子留点啥好吃的。除了她之外,连她男人都顾不上孩子。

只有青玉对她家孩子好。啥好吃的都给孩子。

她这小姑子可真是好人。

不说刘巧巧了,就是陈爱兰这个当亲奶奶的都感激苏青玉了。以前她还觉得这侄女心眼多,怕她心黑。现在处下来,这女娃娃就是个聪明点的小姑娘,心善着呢。还对她家里人好。人心都是肉长的,哪怕陈爱兰这种要强的,还有些自私的人,心也越发的软了。觉得苏青玉除了不是她肚子里出来的,和她亲生的没区别了。就是亲生的苏叶,也比不上青玉对家里人的好。

苏青玉倒是没想那么多,她是纯粹的养成的习惯。小时候在干部家里住着,有啥好东西也是都给她吃。那时候干部家的人也是教育自家娃,说她最小,好东西都要让小的吃。她那会儿念书成绩好,也经常被奖励。

长大之后,苏青玉也知道那都是借口,都是村里干部们对她好,照顾她。她也养成了习惯,不吃独食,学会分享。在物质紧缺的时候,好东西也喜欢留给孩子吃。

一家人正气氛温馨的吃着饭,陈爱兰突然端着装了热米酒的小茶碗,“青玉啊,婶子得感谢你。你看看你来咱家之后,帮了咱家这么多。咱也没啥感激你的机会。”

苏青玉放下碗筷,端着茶碗和她碰了一下,“婶儿,你太客气了。我在家里住着舒服,家里人都对我好,都是一家人,不用这么见外。”

陈爱兰有些惭愧,她之前其实还是觉得隔着一些的。毕竟不是自己的娃。

现在想想,也有人家里没孩子的,抱养了也当成亲生的养着。是不是自己生的有啥区别呢。她一天没养过青玉,青玉不也对她家孩子们好吗。

“反正婶儿以后肯定对你好。咱也不多说了,以后你哥他们对你不好,我打断他们的腿!”

苏家兄弟:“……”

苏奶奶道,“呵呵,早干啥去?现在知道我家青玉好了吧。”

陈爱兰:“……”

苏青玉笑着道,“都是一家人,以前不熟悉,现在都熟悉了,咱和和气气的处着就好了。我一直想着一句话,家和万事兴,咱家今年这样好,那也是大家团结一致,劲儿往一处使,这才能越来越好。家里但凡有一个拖后腿的,咱也办不成事儿。”

她这话还真是真心的。她愿意和苏家人相处,和他们做亲人,除了自己需要依靠以外,也是因为苏家人都还有些底线。他们不算最善良,最淳朴的人,有小心思和私心。可是他们都有底线。

“以后咱家肯定能越来越好的。”苏青玉笑道。“开年咱家就去买猪崽子去,到时候爷奶都不要干农活了,就在家里养养猪。”

苏奶奶觉得还是孙女孝顺,“我能养两头猪。”

苏青玉道,“我看咱家能养四头。我琢磨着我婶儿和我嫂子也能养猪,这养猪啊,可不是光给猪吃点东西,还很多讲究。养得好了,猪才能健康不得病。”

陈爱兰问道,“那要咋样?”

“等猪崽子回来啦,我教你们。咱家那自留地除了重点菜之外,我看可以种一些猪吃东西。咱既然要养,就要当正经事儿做。一心一意的养,这笔种地啥的收入高。”

苏卫国道,“那别家万一学着,都不好好上工咋办?”

苏青玉笑着道,“哥,咱先把养猪这个事儿安排下去。家家户户养猪了,以后用猪和组织上换粮食,你还怕换不到?你放心,地里也不荒废,只不过啊,咱不能这么种,咱这地里本来产量就比不上别的地方那些肥沃土地。所以咱要转换一下方式,种点别东西。”

苏卫国纳闷道,“不种粮食,种啥啊?”

苏家其他人也看着苏青玉。在他们的眼界里面,粮食就是最精贵的,种地就是种粮食。

“这年头除了主食吃的,穿的也缺,油更缺,粮食反而没以前么缺了。现在全国各地,好多地方都不愁吃的,有些地方老百姓顿顿白米饭管饱,人家那是土壤好,咱这边没得比,所以我们用短处和人家比,很吃亏。只能自己变通。他们产粮,咱们就产油,产棉花,只要是对土壤要求不高的,咱都能种。种好了之后,不管是棉花还是油,都是精贵的东西,拿去和人换粮食,不比自己种来的实惠?”

听到外面都顿顿吃大白米饭了,苏家人都有些不敢相信。他们平日里都是混着吃的,因为水稻产量不够,每年还要交公粮。每年都指望着地里多产一点粮食。从来没想过还能有顿顿白米饭的日子。

苏卫国也咽了咽口水,要是自己大队都能顿顿白米饭该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