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2/3页)

乐正公子停顿了片刻,不知鼓起了怎样的勇气,又不知为何把将到口边的话拦了回去。道,“我想是有关的。”而后折竹枝投江,化作一枚可乘二三人的孤舟,道,“……我们走水路回去吧。”

他们便浮舟在碧水崖影之间。两岸青山郁郁、猿声不绝,白鹭自洲头飞上晴空。

山崖太近了,水流窄处,两侧千寻之高仿佛可以柱天斩流。确实雄浑险峻。

但崖上草木华茂,崖下江水幽碧、倒影清绝。也同样是秀美悠远的。

令人忍不住就想放歌。

正要取琴出来,便听清澈悠扬的调子一起,舟下水流声都寂了片刻似的。

乐韶歌惊喜的抬头望去。

是乐正公子取了竹笛出来,起调吹奏。那长睫一垂,眸中柔光暗转,温和的凝视着她。

——是专门吹奏给她的听的。

乐韶歌便安琴于膝,且不急着奏响,只专注的听他吹奏。

是乐韶歌从未听过的曲子。

似是在写景——便写这青山倒影之下的碧水江,写苇舟一叶上坐着两个人。这景色自然是清幽的,这曲调便也悠远宜人。这人自然是近在眼前的,这曲意便也平和亲切。

又似是在抒情——那情是直白的,能在此山此水之中与此人同坐,喜悦无可掩藏。可又似乎是含蓄的,因为对那直白的喜悦而言,这一咏三叹的奏法未免过于婉转高深了。

乐韶歌本想在合适的时机以琴声相和。

可这曲子似乎仅仅适合一人独奏。

且这曲子同她素来所习惯的曲风、调式,大不一样——

“是人间界的曲子吗?”

“……算是。”

“你自己改的?”

“……嗯。”

“用了当地的旧典?”

“……不错。”

乐韶歌细细品味的一阵子。

“我喜欢这曲子。”她弯了眼睛轻轻说道,“这曲子原本是个什么故事?”

“……”乐正公子似是叹了口气,随即笑着轻轻说道,“说的是——桃花落时,江水涨起,是踏波游春的好时候。有位美丽的贵人乘坐华舟,奏响鼓乐,在江上游玩。撑船之人仰慕她的美丽。在鼓乐声停时,便抱了船楫向她唱起歌。可贵人听不懂当地的土语,却不知他唱的是什么。”

乐韶歌:……

总觉着他是在委婉的责怪什么啊。

“……这也无可奈何啊。”乐韶歌便也含蓄的替自己开释一句,“但,若这位贵人是知音之人,至少能听出这是在向他示好吧。”

乐正公子轻轻一笑,“嗯。所以贵人便问,他唱的是什么。便有人为她解答——”

这是乐韶歌失忆后头一次听乐正公子吹笛子,可她知道他吹得很好,因此只是欣赏,听后却并没有特别的新奇。但当此刻她意识到乐正公子可能要唱歌了,心中立刻便激动起来,她于是知道——恐怕失忆之前她都没听过乐正公子唱歌。

见乐正公子似在等待……也似是在迟疑要说还是要唱。乐韶歌于是立刻架琴起音,奏响了适才乐正公子所奏之曲。

乐正公子似有片刻无语——然而见到她期待的、兴奋的敦促目光,到底还是无奈了。

他便凝视着乐韶歌的眼睛,轻轻唱道,“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有那么短暂的片刻,乐韶歌什么也说不出来。

……乐正公子或许算不上一个好的歌者,她想。

他能随心所欲的控制乐器,抒发各种各样的感受。可他似乎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声音——这并不是说他唱得不好听,事实上他唱得过于好听了,那嗓音空灵宛若天籁,可不经听觉直击人心,当他唱歌时行云水流都静止了。可他依旧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声音的。

他唱得不像是一个对着华舟之上的王子一见心悦,于是就敢抱着船楫在众目睽睽之下趁机向他求爱的船女——当然,不像才是对的,毕竟乐正公子将那曲子改编了。就他所吹奏的曲调来看,他想表达的应当是一个格调很高的淡然君子在含蓄的抒发自己的感情——是那种希望对方领悟、但对方不懂且也不急的,豁达而成熟的感情。

可当他唱出来时,分明就是个孤傲却又忐忑的少年,在向一个你永远猜不到她有多随心所欲、不听人言的骄横……公主?坦白内心。渴望、不安、任人宰割。用那么空灵的声音唱出来,任是谁都该动容了。

可这显然不是乐正公子想表达的——他几乎在唱完第一句时便露出了懊恼的表情,这懊恼令他越唱便越控制不好声音。

那歌中的少年于是越发栩栩如生,生动得令乐韶歌怀疑自己似乎真认得这么一个人。当她这么怀疑时,心口有一瞬间仿佛被什么给揪住了,思绪也随之壅塞。她在一片空茫中捕捉到谁的影子,当她看到那身影时,她感到了痛苦和懊悔——这是失忆之后,她头一次被什么感受从自在无忧中曳住,令她想回头去看一看,是谁令她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