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他是她的毒品,她开始上瘾(第7/8页)

报纸上的招聘大多需要工作经验,海雅看了半天,终于从里面选出一条,位于市中心的某主题咖啡馆招聘服务生,要求25岁以下,工作经验不限,欢迎在校大学生兼职,英语专业尤佳。

她立即打了个电话过去,对方听说她是N大的学生,似乎很感兴趣,约了下午3点在咖啡馆面谈。

时间还很充足,海雅仔细把长发打理一下,甚至化了一个淡妆,再换上新买的驼色大衣,前后左右看看确定没问题,这才打点精神出门应聘了。

咖啡馆的经理年纪不大,30多岁的样子,看到她第一眼就有点发愣,随便问了几个问题便拍板把她留下,一面还回头和员工开玩笑:“看看,咱们店里以后就有一道标志性的美丽风景线了。”

别的事倒也算了,海雅从小到大几乎每天都要听到数遍别人夸她漂亮,早就麻木,根本没反应,这份麻木在经理眼里成了淡定,本来想开口邀她一起吃个晚饭什么的,也没好意思说。

世事往往就是这么巧,海雅刚谈定工作离开咖啡馆,杨小莹的电话又来了:

“海雅,你不是说想找个做家教的工作吗?我有个本地朋友,她亲戚家的女儿今年初二,成绩很差,家人都快急疯了。我记得你高考成绩不错的吧?要不要试试看?薪水按星期结。”

海雅本想说自己已经找到工作了,可杨小莹一次次帮自己,怎么说也不能让她白忙,于是立即答应下来:“好啊,没问题。谢谢你,小莹。”

杨小莹笑:“客气啥?对了,那家人是想让你辅导英语。我先提醒你一句啊,那孩子脑袋简直像颗石头,意思意思就行了,别太认真。”

像石头?什么意思?

海雅一头雾水,先去书店买了一套初中生的英语测试卷,自己认认真真温习了一下语法,隔天晚上信心百倍地往那人家去了。

然后,她瞬间就体会了杨小莹说的脑袋像石头是什么意思。

这孩子何止是成绩差,她对英语语法简直可谓一窍不通,不知道课到底怎么上的,连进行时跟完成时都搞不懂,给她讲,前面听了,后面又忘,听课还不专心,动不动就拉她头发,问:“小老师,你头发颜色真好看,在哪里染的?还有你身上好香,用的什么香水?”

这孩子好像满脑子只有怎么打扮自己,小小年纪就穿了三四个耳洞,眉毛刮得和缝衣针一样细,努力把自己塑造得非常风情非常时尚。

海雅叹了一口气,尽量和颜悦色:“小悦,刚才不是和你说过吗?现在进行时,要在动词后面加ing,你又忘了?”

她像没听见,还问:“小老师,你这么漂亮,肯定有很多人追吧?”

海雅想了想,说:“你现在年纪还小,等大一点再研究这个,现在要专心学习。”

小悦分外不屑一顾,切了一声:“真老土。”

海雅不禁泪流满面。

回去的时候杨小莹又给她电话,还有点幸灾乐祸:“见识到了吧?”

海雅有气无力:“她自己不想学,就是请爱因斯坦也没用。”

现在十四五岁的孩子们在想什么,她一点也摸不透。她在这个年纪的时候,每天只想着怎么拿年级第一,让爸爸妈妈为她感到骄傲。

可是,仔细想想,这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她做得再好,也不如这个胡来的小姑娘来的恣意幸福,因为她在被父母深深的爱着,哪怕胡来,哪怕叛逆,依然有人不离不弃爱着她。

她像羡慕谭书林一样羡慕这些任性的孩子。

一晚上被那小姑娘折腾得不轻,海雅回家匆匆洗把脸正准备睡觉,突然听见手机短信铃声叮叮当当的响,她以为是杨小莹,随便翻开看了一下,瞬间又被屏幕上两个字吸引住目光——苏炜。

昨天一整天他都没任何消息,害她有些不安,打开短信,里面是很简洁的几个字:“烟缸很干净,谢谢。”

海雅回复一个笑脸,转而又想到那尊插得好似刺猬的烟缸,考虑很久,又加了一句:“不要抽太多烟,对身体不好。”

发完还有点后悔,好像自己不该这么说话,也没立场这么说。

可他回复得很快:“好。”

她感到脸上火辣辣的,为这段简短又亲密的短信,有点欲罢不能,还有点忐忑不安。

情不自禁再回复:“晚安,苏炜。”

过了一会儿,短信声轻轻响起,声音像梦一样,他写:“晚安,海雅。”

海雅心跳陡然加快,此时再无睡意,索性起身寻找他的外套。

外套左边口袋里装着上次花剩下的一百来块钱,右边口袋里装了一盒苏烟,还有一支金色的打火机。

发了半天呆,她慢慢把那盒苏烟拿出来,抽出一根,放在鼻前轻轻闻。

这种行为有什么意义?她说不上来,不愿去想这问题。